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一只“龙凤呈祥”刻铜手炉的故事

皖南晨刊 2016-11-09 00:00 大字

手炉也称:袖炉、手熏,是旧时在宫廷、民间普遍使用的取暖工具,它是从火盆的使用中演变而来。唐朝开始用铜制成手炉,到了明清时期,铜手炉制作工艺达到了巅峰,并涌现了一大批杰出的制炉工匠,如张鸣岐、胡文明、王凤江等。当时坊间盛传“宫中艳说张鸣岐,海外争求胡文明” 的民谣,反应了铜制手炉在达官贵族和富贵子弟中备受追捧的流行热潮。

我上学的那会儿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家境贫寒,只能用陶做的火钵,也是大小不等,有提梁,可捂脚也可暖手,但没有盖,很笨重,拧着它上学,遇到刮风,火钵里的炭灰飞落一地,很不卫生,安全隐患也大。那时班上有一位“地主成份”的女同学,她经常带一只金灿灿的黄铜火盆,里面还有内胆装燃料,有盖,脚搭在上面恒温,既不会变凉,也不会太烫,手捂在上面,光溜溜,滑爽爽,热乎乎,感觉真好!在那冰封雪裹的寒冬,那只铜火盆不知多少次出现在我西风狂啸的寒梦里。

1991年,我在宣州区溪口镇高峰村蹬点,宣传社会主义路线教育,工作途中有幸碰到这只刻铜手炉,欣喜若狂,立即买下。奶奶是个佛教徒,经常去寺院参加佛事活动,心想奶奶有福了,冬天带着它出门,手不会冷。那年奶奶77岁,可是,没等到冬天,奶奶驾鹤西去,这只手炉就留给了母亲。

2010年,我回老家修葺老屋,在母亲最钟爱的红木箱里,发现了这只已被我遗忘的手炉,母亲用上等的锦缎把它包裹得妥妥帖帖,它,已是母亲的遗物。

这只手炉是用精铜制作,椭圆形、直口、丰肩、收腹、平底,腹部直径13cm,炉盖直径10cm,炉底直径8cm,炉高8cm,通体皮壳包浆油润光亮,黄中泛红,沉稳圆熟,整器造型精致小巧,古朴优雅,捧在掌中,手感极好,方便笼于袖中,铜梢连接提梁,并焊接两朵如意头,手工捶打,连为一体,提梁为两根弧形半圆柄,里方外圆,放下合一圈,紧贴炉肩,打磨细致,浑然一体,匠心独运。

炉身浅刻了两只优雅的云鹤在松林间,寓意松鹤延年,福如东海。最出彩的刻铜工艺主要在炉盖,盖随形而制,虽然岁月已久远,但炉盖和炉身至今严丝合缝,炉盖采取的是纯手工镂空雕,有规律地镂刻马蹄形散热孔,并錾刻了龙凤图案和花卉,展翅飞翔的凤凰和穿云腾雾的蛟龙寓意龙凤呈祥,花开富贵。

母亲一生忙忙碌碌,走路带小跑,怕生前也没时间用上它吧。但我知道,母亲也是这只袖珍手炉的,在那沉稳圆熟,油润光亮的包浆里一定有母亲深深的印记。那展翅翱翔的凤凰,那穿云腾雾的蛟龙,在那些个慢慢冬夜里母亲一定摩挲过无数边,祝福自己,更祝福我们岁岁平安,健康祥瑞。

新闻推荐

年轻夫妻家中吸毒 被行政拘留10日 程丹 记者 陈明

星报讯休宁县五城镇一对年轻夫妻在外务工返家没几天,因吸食毒品,被当地警方依法行政拘留日。近日,休宁县公安局五城派出所民警在检查中发现,辖区居民程某家中有用于吸食毒品的工具冰壶。随即民警对程...

休宁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休宁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