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你家的孩子爱劳动吗?

黄山晨刊 2016-04-29 18:34 大字

□记者 舒俊 文/摄

五一劳动节到了,在这个节日里,不禁让人想起“劳动是人的生存之本,立身之道”、“劳动创造了人类”、“不劳者不得食”等至理名言。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你家的孩子爱劳动吗?日前,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采访。

调查:

孩子在家多是“甩手掌柜”

据有关调查显示,现在的中小学生,爱劳动、有较好劳动习惯的约占1/3,其余2/3的中小学生是不爱劳动或不太爱劳动的。

“我儿子不爱劳动,班级的卫生都是家长帮忙一起打扫完成的。”“我女儿不爱劳动,在家就整理自己的书桌而已。”面对记者的调查,几位小学一年级的家长如是说。“我儿子劳动不够主动,家人吩咐的事一般可以完成,自己会整理书包、玩具。”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家长何先生觉得现在应该培养孩子主动独立劳动的能力,对孩子的成长更有利。

市民江招娣的孩子今年读初二,她觉得孩子的劳动能力还可以,自己房间的卫生都是自己动手。网友“徽州小娘子”的孩子13岁,在家会帮着洗菜、烧饭。钱女士的女儿在寄宿制学校读初中,她说:“孩子不爱劳动,在家喜欢看电视、玩手机,在学校有生活老师洗衣服,不过内衣基本还是拿回家洗。”董女士的女儿读高二,在家不爱劳动,不过有时让她做一些事她也会做,比如烧水、晾衣服、扫地之类的,不会烧菜烧饭。“我还有个侄女,都17岁了,比我女儿还懒,什么事都不做。”董女士觉得现在的孩子普遍比较懒,不会主动帮家里做事,“不过个人觉得,一些基础的劳动技能还是要让她们学会,倒不一定非要她们做,毕竟现在的学习压力也比较大。”网友“苹果树”说:“我女儿会劳动,主动的少,一般安排的事都会做得很好。孩子一般不会讨厌或反对劳动,我觉得孩子的世界对劳动是没有概念的,主要看大人如何对待和引导。”

“我女儿心情好时或做些家务,譬如收碗筷、帮忙拿东西、倒垃圾;心情不好时,喊她都喊不动。”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家长徐女士觉得,现在的孩子不爱劳动,自理能力差,胆子小,还是家长娇惯太多。黄山学院大二的陈同学坦言,“我们寝室一直是同学眼中的脏乱差,偶尔兴致来了会去大扫除一番,自己的衣服都是自己洗,不过热爱劳动这一点似乎没有看出来。”

讨论:

孩子缺乏劳动意识谁之过?

劳动能够有效调节大脑,提高孩子的技能,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密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劳动观念,怎样引导孩子热爱劳动呢?

屯溪荷花池小学老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汪雯认为:“应该说孩子的本性是喜欢劳动的,但是因为一部分家长对孩子娇宠过度,一部分家长对孩子抱有过高的学业方面期望值,所以无意识里剥夺了孩子在劳动中的丰富体验,造成的后果就是孩子不愿意劳动。”

初中老师洪艺告诉记者,“据我了解,身边有劳动习惯的孩子不多,我想主要原因是家长对孩子的娇惯,不给孩子锻炼机会。”她也是一个孩子的母亲,从一年级开始,女儿就喜欢帮忙做家务,叠衣服、扫地、整理床铺、收拾书桌等等。“刚开始她自己要做,因为觉得好玩,我也就同意了。只要她愿意尝试有益身心的事情,我都会鼓励她做,她现在已经把劳动当做乐趣。”歙县二中高级教师江红波认为,“读书至上的观点,让一些家长不知不觉承担了家务事。农家希望子女多努力学习,也不要求上山干农活,结果宠坏了子女。现在陪读家长多,家务由谁来做可想而知。孩子做家务劳动,一来可以提高动手和自理能力,二来可以体会到父母的辛苦,三来劳逸结合,看书写作业累了,劳动可以调节心态。”

黄山职业技术学院老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陈阿芹认为,孩子是否爱劳动,都是家长养成的习惯。“我觉得现在的孩子普遍不太爱劳动,家中父母给他一切安排妥当了,觉得劳动不是自己的义务,而是家长的义务。根据我的观察,学院的学生有两极分化的现象,一般来说,来自农村或家中有两个孩子或父母都出去工作的,这类孩子的劳动习惯还是不错的,城里的孩子或者隔代教育的孩子,多没有什么劳动的习惯,这跟孩子本身没多大关系,跟父母长辈的关系挺大。有的家在区县的学生,每周把衣服被子拿回家给父母洗,这种情况比较普遍,有的学生在宿舍没有养成卫生习惯,垃圾到处乱扔。我觉得还是要从小、从家教着手,引导孩子养成爱劳动的习惯。”

建议:

对孩子的劳动教育越早越好

中国有句古话:“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缺乏劳动意识的孩子会养成依赖成人的习惯,而且,由于孩子没有经过劳动的锤炼,以后走上社会也很难胜任工作。那么,孩子劳动意识的缺失,到底是谁的过错呢?

“我家翔翔今年12岁,不是他不爱劳动,而是有许多客观观因素,影响了他劳动能力的培养。在家,里里外外的家务有奶奶包办;在学校,大概是为了孩子的安全,每次班级打扫卫生都必须要有家长参加,协助孩子完成本是他们自己分内的事;还有课内外的学习任务重,基本没有时间参与家务活动。他的劳动能力的培养,是从小学二年级暑假开始。我用有偿劳动的方式,教会了他洗衣、拖地、做饭等家务。从那之后的每个寒暑假,就是他劳动的时间。现在,一些简单的家务,他已经不成问题。他也已经习惯值日时不告诉我们,自己在学校做好,然后坐车回家。劳动让翔翔长大了,懂事了!”家长刘超灵高兴地说。

江紫霞的儿子今年13岁,平时在家总是自己的事自己做。“其他方面劳动很少,这与我的态度有关,我总是想:他只要读好书,做好自己的事就行了。”今年,为了培养儿子劳动的习惯,她有时会吩咐儿子做一些家务事,如淘米做饭、扫地、扔垃圾、整理衣物等,都能认真完成。“由此可见,孩子爱劳动的本性是有的,就是缺乏主动性。有好多孩子在家表现出不爱劳动的情绪,这与父母平时包办代办太多有关系,有些孩子从小到大书包都由家长整理,更别说干家务活了。因此,我认为作为家长应该配合学校的教育,并给孩子创造更多的劳动机会,寓劳于乐,培养孩子爱劳动的习惯。”江紫霞说。

采访中,也有家长认为,隔代教育也会给孩子的劳动观带来影响。“昨天中午我下班回家,正教儿子剥小竹笋,这时他奶奶听到了,就说‘去去去,写作业去,这有什么好学的\’。”市民朱建芳认为,现在的孩子劳动还得多通过父母引导,如果和长辈住一起,引导起来有些小费劲。对此,屯溪区龙山实验小学大队辅导员凌青分析说:“现在的孩子被家人爱护过多,很多孩子在学校都不会做值日,就连简单的扫地都不会。可能有的家长过分强调学习,不给孩子做家务的时间,有时间不是做习题就是上兴趣班,再有时间就让孩子多休息;有的是家长溺爱孩子,不让孩子做家务;有的家长怕孩子做不好,与其让孩子做还不如自己做。”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祁门县实验学校老师胡苏蔹认为现在的孩子不太爱劳动,是多种因素造成的。“首先,源自于家长的影响,把孩子该完成的事都包办了,从而淡化了孩子的劳动观念;其次,是孩子自身的思想观念,没有吃过什么苦,只要稍微做一点事,就觉得累、苦,就不愿意干;再者,学校教育方式的偏颇也占了相当大的比重,现在的教育模式究其根本还是应试教育,各学校拼命抓分数,抓升学率、录取率,自然而然,就会出现重智力轻劳动的现象,而学生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进行体力劳动。如果家庭、学校及孩子自身一味忽视劳动,这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是有害无益的。”

记者感言:

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劳动教育的目的,在谋手脑相长,以增进自立之能力,获得事物之真知,及了解劳动者之甘苦。”培养孩子的劳动观念和劳动热情离不开家庭、学校和全社会的努力。家长和老师要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以自己积极参加劳动的行为来带动孩子高高兴兴地投入到力所能及的劳动中去,社会要采取多种形式营造热爱劳动、劳动光荣的氛围,让孩子在劳动中锻炼成长,在劳动中体会快乐和幸福。

新闻推荐

在全国助残日来临之际祁门县法律援助中心与县残联联合

在全国助残日来临之际,祁门县法律援助中心与县残联联合组织律师、法律工作者及法律援助志愿者走向街头,开展以“关爱残疾儿童、让爱洒满人间”为主题的宣传活动。活动中,律师们结合当前残疾人...

祁门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祁门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