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文化+”经略出黄山文化生态大篇章——文化生态保护的黄山探索之二:守正+创新
西溪南创新古民居保护利用模式,积极引进社会资本参与民居保护利用,切实将古民居保护落到实处。图为深圳客商斥资200余万元翻新的古民居悠然堂一瞥。 余雪飞 张科/摄□ 格斯特
10月14日,记者前往徽州区西溪南镇采访,了解到该村目前有许多“新”村民。这些“新”村民有深圳证券行业的财会人士,有华为的技术高管,还有上海银行系统的退休员工等。在溪边街上,我们看到来自深圳的一家婚纱摄影公司正对一幢古民居进行改造,拟作为公司的分部,投资达到五六百万元。西溪南镇镇长范长虹告诉我们,这样的“外来”村民已经有17户。
西溪南村厚重的文化底蕴和优质的生态环境吸引了许多外地客人,尤其是一些既有休闲需求、又有休闲养生条件的成功人士。生于东北、在北京深圳等地工作多年的周先生说,自己跑了世界上许多地方,还是认为黄山最适合自己。虽然国内外有许多地方生态环境也不错,但是想要找到如同西溪南这样既有文化底蕴、又适宜于居住生活的地方还真不容易。而且自己喜欢徽州的文化、喜欢这里的意境、喜欢徽派建筑的风格,打算退休以后来西溪南“生活”。
然而,没有当地居住权的外来人口无法取得村集体土地的所有权,也就无法“落户”。而村里大量传统的徽派建筑,除去列入国保、省保、县保单位的,大都缺乏保护的资金,一些古民居面临毁坏倒塌的危险。同时当地村民有改善自我生活的需求,在原有的旧房子基础上进行修缮既需要专业的指导,更需要大量的资金。故而村民自我投入积极性不高,宁愿拆除原有的旧房子再翻盖新房子。
面对这样的两难选择,徽州区在黄山市探索古民居建筑产权流转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农村古民居的土地权属改革。一方面统一规划新村的宅基地,另一方面置换有意愿建房村民的古民居产权;同时镇政府对置换的古民居所在的农村集体土地进行收储,上报省国土部门审批,使之变成国有土地,再通过招拍挂的方式,依法依规为那些愿意来西溪南“生活”的“新村民”办理土地权证。2014年10月25日,皖政地(2014)89号文件下发,徽州区西溪南16宗总面积11.493亩的古民居地块挂牌出让获得省土地部门批复,这标志着徽州区对古民居土地权属的探索获得了肯定。这也是全省最早的对于古民居土地权属改革的创新。 (下转第二版)(上接第一版)这些外来村民成为西溪南村一道新的风景。他们对古民居在保留原有徽派风格基础上按现代生活需求进行修缮,与周边环境协调一致,不仅适宜于自己生活,也成为当地村民保护环境生态的范本。他们还和村民融为一体,成为“新村民”,引导村民保护文化生态环境,成为新时代的“乡贤”。而村内的古民居、村庄的整体风貌也得到了保护。
如徽州区这种“守正+创新”的探索是经略文化生态的两翼。歙县三阳叶村的民俗叠罗汉是全村人守护的骄傲,三阳乡被评为全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祁门的傩舞、目连戏,黟县的民俗“出地方”、凤舞,休宁的得胜鼓,屯溪的“抬阁”,黄山区的轩辕车会等也是在村民的守护中得到发掘。徽州区潜口镇蜀源村更是一绝,通过古民居建筑产权流转,对濒临毁弃的古民居加以改造,引领村民主动积极保护村内的文化遗存,哪怕是原来村民眼里废弃的建筑和瓶瓶罐罐,也成为保护的对象。他们的“半山闲客”,让游人真实体味徽州乡村的淳朴。而今年春节期间,祁门闪里桃源村开展文堂宣讲,重现当年的桃源祠祭。但是增加了新的内容,将乡规民约、法律法规与祠祭融为一体,古老的民俗以崭新的形式出现。这种守正基础上的创新得到了文化部的肯定,祁门县被认定为春节文化特色地区。黟县古民居的产权认领,也是在守正基础上的创新,通过外来村民对古民居建筑产权的认领,给予认领人一定时限内的开发权利,在保护和规划的前提下对古民居进行修缮、改造、利用……
“守正+创新”迸发出巨大活力,不仅激活了外来资本的动力,也强化了当地居民对于文化遗存保护的观念,浓郁了徽州文化生态保护的氛围,同时在保护与开发中又兼顾村民的利益,村民成为保护与开发的主动参与者和受益者。如西溪南镇长范长虹所说,这种探索,既解决了古民居保护过程中的资金制约,又形成了新的“乡贤文化”,还改善了村庄生态,增加了村民收入,一举多得。
新闻推荐
本报讯 随着今年交通基础设施投资规模最大、建设工期最短、建设里程最长的一条省级公路——柯赤公路改造升级工程的竣工验收,祁门县2015年度各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目标任务提前完成,为“...
祁门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祁门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