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勤劳节俭类道德模范候选人

安徽商报 2015-06-26 04:12 大字

F01凤国保,男,1966年6月生,马鞍山威龙科工贸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凤国保倡导“资源—产品—废旧产品—再制造产品”循环经济理念,常年为马钢等80多家企业提供零部件尺寸修复与功能提升服务,承建了马鞍山市“生活类废旧物品分拣中心”项目,有效实现城市生活垃圾的节约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利用。

2002年,凤国保创办威龙公司,推广“资源—产品—废旧产品—再制造产品”循环经济模式,重点提供机械装备零部件尺寸修复与功能提升服务。为强化科技支撑,他带领公司组建全省首家院士工作站,相继完成激光熔覆、超音速喷涂、纳米电刷镀等多项国内领先技术的科技攻关。凭借良好口碑和过硬技术,凤国保赢得了包括马钢、南京钢铁等80多家企业客户的一致好评。凤国保特别关注城市生活垃圾综合利用,为此远赴德国参观考察,建成再生资源分拣中心和综合回收网点,承建了马鞍山市政府“生活类废旧物品分拣中心”项目,在学校和居民小区设置标准化再生资源回收亭45个,开发循环经济与再制造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有效促进城市生活垃圾节约化、无害化、资源化利用。如今,凤国保的威龙公司已由最初仅有十几人的小厂壮大为总资产达2亿元的省循环经济再制造示范企业。

凤国保获评安徽省管理进步成果一等奖、马鞍山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012年马鞍山市十大经济人物。

F02刘积安,

男,1935年10月生,生前系郎溪县梅渚镇中心小学教师。

虽然工资在全校最高,但刘积安老师从不乱花一分钱,衣服棉被总是补了又补,家中连件像样的家具都没有。自甘清贫的刘老师对于公益事业却向来大方,去世前,他还捐出毕生积蓄10多万元,并签署了捐献遗体志愿书。

1958年,家住上海的刘积安来到郎溪支援安徽农业建设,1962年调至梅渚中心小学教授语文直至退休。虽然学历和工资在全校都是最高,但刘积安老师却一直甘于清贫,家中除早已陈旧的一床一桌一椅一箱及一台老式电视机外,再无一件像样摆设,衣服鞋子也是只要不坏就一直穿,棉被上的补丁甚至多达几十个,终身未娶的刘老师还自己动手织毛衣、织袜子。对自己极度“抠门”的刘积安,做起公益事业却向来慷慨大方。1990年,梅渚小学集资建设教学楼,刘积安主动捐出三个月工资500元,带头冒着酷暑到周边单位义务募捐,却连学校发放一顶草帽和一瓶矿泉水都婉拒。退休后的刘积安决定留在郎溪,按照上海政策规定可享受每月100元补助,他却主动将这笔补助款捐给上海市静安区。去世前,刘积安还将自己毕生积蓄10多万元全部捐给梅渚小学,用于资助贫困儿童,并志愿捐献遗体。

刘积安获评“安徽好人”“宣城好人”。

F03李传代,

男,1959年1月生,淮北矿业集团杨庄煤矿保运二区退休工人。

35年来,李传代带领工友们共回收废旧物资150余吨,各种小零部件3000余公斤,估算起来有10万多个零件,每年为矿上节约材料费多达20余万,相当于多采了6000多吨煤。因为捡拾零件他每天要比工友晚下班近一个小时,35年来多付出了1300多个工作日。

1981年,李传代进入杨庄矿综采二区工作,在全国劳动模范马典周的言传身教下,李传代一改以往大手大脚的习惯,主动捡拾回收遗漏零件和旧零件。李传代用来装饭盒、水杯的背包成了“零件包”,随时捡起路上散落的零件装进零件包。他捡拾的零件多次在应急维修了发挥了关键作用,不仅节约了重新购买的费用,还减少了停机停产带来的损失。在李传代的示范带动下,身边的工友也都自觉养成了节约的好习惯,他们用废旧皮带的中间层自制工具包,将上下班途中捡拾的小零件装进包里带上井,交给库管员归类复用。井下1000多处开关更换的螺丝、垫圈都是李传代和工友们捡拾回来的。他组织职工回收旧皮带并加工成电缆吊钩,仅此一项,每年就为矿上节约材料费多达20余万元。与此同时,李传代带领工友修废用旧延长采矿设备使用寿命,仅2014年设备材料单项开支就比同类煤矿节约资金2000多万元。

李传代先后获评2015年全国节俭养德全民节约行动先进个人、2014年度“心动安徽?最美人物”。

F04杨贵钧,

男,1956年5月生,安徽马钢汽车运输服务有限公司汽车修理厂综合二班班长。

杨贵钧坚持在修旧利废上狠下功夫,凭借精湛的机械加工和配件修复技术,有效延长机器设备使用寿命,还成功复制出关键部件,为公司降本增效做出突出贡献。

杨贵钧苦心钻研汽车维修业务,“钳、车、磨、刨、铣”机械加工和配件修复技术样样在行。马钢叉车保有量很大,叉车车桥价格十分昂贵。为降低成本,杨贵均经过艰苦探索,成功修复3吨、5吨、10吨叉车车桥共五个,节约资金近10万元。港务原料总厂码头凯斯装载机的铲斗主销易损坏,平均每月需更换8个,每个进口价900元。杨贵钧整天琢磨着自制主销,经过反复试验,新产品试用成功并替代进口,仅此一项一年就节省资金8.64万。汽车修理厂承担炼钢自行式喷补机的维保工作,该机喷嘴每年消耗量很大,杨贵钧经过攻关自行研制成功,近两年共制作430件,降低成本12.5万元。生活中,杨贵钧始终保持着以俭为荣的好作风,家里的电灯从来都是人走灯灭,洗菜水不是浇树就是冲马桶,老式彩电一用就是27年,孩子们在他影响下也都养成了勤劳节俭的好习惯。

F05汪腊梅,

女,1965年1月生,祁门华盛茶业有限公司法人、董事长。

创办茶叶公司致富后,汪腊梅依然坚守着艰苦奋斗的好传统,在公司常年开展资源节约和修旧利废活动,每年节约开支12万元。在扶危济困上,她是当地出了名的“及时雨”,每年公益投入都有10万元,先后带动68户贫困茶农发家致富。

2008年,汪腊梅创办祁门华盛茶业有限公司,凭着勤劳和信誉,公司迅速发展壮大,2014年上缴税收240多万元。富裕起来的汪腊梅没有讲排场、比阔气,而是继续保持着艰苦创业的好传统,她在公司常年开展节水节电节煤和修旧利废等活动,每年节约开支达12万元。生活上,汪腊梅坚持勤俭持家,每天粗茶淡饭,衣服洗得发白依然舍不得扔掉。生活上抠门的汪腊梅,在扶贫济困上却是大家眼中的“及时雨”。 5?12汶川大地震消息传来时,正值公司初创之际,汪腊梅不顾资金紧张毅然捐款1万元。如今,她每年用于扶危济困的钱都在10万元左右。她还注册成立“祁门农友茶叶合作社”,帮助社员发展无公害良种茶园5460亩,先后带动68户贫困茶农发家致富。

汪腊梅获评安徽农金杯创业明星、黄山市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先进个人、祁门县道德模范。

(下转B05)

F01凤国保F02刘积安F03李传代F04杨贵钧F05汪腊梅F06陈伶旺F07周自鸿F08周春祚F09葛浩新F10蒋秀芝

新闻推荐

下车的人获得某种可称谓解脱的自如感表情轻松而略显夸

郭飞

祁门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祁门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