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抄本歙县王氏支谱考略
□ 刘百林
此宣纸抄本王氏支谱,用棉纸搓成的细绳,穿孔装订而成,形制如书画册页。笔者断此谱为晚明抄本,理由有三:其一,是谱文字不避清帝名讳,如玄、弘等字不缺末笔。其二,是谱以大献公王壁为迁徽一世始祖,往下续编直至二十六世止。按五世一百年粗算,二十六世的时间跨度约500年,考虑到编谱者有可能忽漏“世次”,其最长时间跨度应不超过600年。王壁亡于公元955年,加上600年,此谱编写的下限约在公元1560年至公元1600年间,应是明季晚期。其三,安徽大学赵华富教授认为,“中国族谱有一个从简到繁的历史发展过程,”宋、元族谱简于明谱,明季族谱简於清谱。此抄本支谱从“一世”直至“二十六世”,只有死人名讳而无字号、生卒、婚葬、官职以及义行等等,简略到极致。清代宗谱,简略如斯者几乎没有。
1990年版《祁门县志》载:“黄巢义军及其余部转战祁境十余年,多次重创王壁、郑传、周继忠、胡曈、倪时思等地主武装,摧毁王壁军的栈道鹿砦。”赵华富教授《徽州宗族论集》统计出,“在104个始迁祖的来源中,(包括王壁在内)有26人是因避黄巢起义的打击迁徙徽州的。”但是,抄本歙县王氏支谱对此持否定的看法。图示《大献公年谱》载:“唐亡,(王壁)耻率僭伪,遂寓於祁邑之北门,甲戌始去邑西百余里苦竹港居焉,时公年四十七,梁乾化四年也。或云避黄巢乱,占云:逢墩则住、逢口则止,遂迁歙之黄墩,后迁留口镇。又云征黄巢有功,为万人长,迁祁山令寓居焉,皆恐不然。以例考之,黄巢甲午起兵,甲辰伏诛;以谱考之,公戊子生,巢起兵时方七岁,巢败时,公年十七岁也。”留此一说,抛砖引玉也。
王壁有子九人,曰思聪、思联、思仲、思茂、思会、思悰、思经、思谅和思谦。明洪武壬子1372年,新安白云居士唐仲实《重修族谱序》言,迁徽瑯琊王氏修谱,“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字为号”,干分八支,歙县王氏支谱属老二思联“悌”字号。王壁第九子思谦,枉死于吴越王钱鏐之手,其事载于《大献公年谱》,“吴越王鏐尝得梁所赐名马。一日马死,王欲诛厩卒,舍人思谦令卒母妪哭告曰:马死儿偿命,儿死谁偿命?王叱妪曰:谁教汝?妪曰:王舍人(思谦)。王怒,舍人惧,逃归及至苦竹港,未暇问家,追兵将至。有群妇浣绩於溪,急令以绩覆身。追者至,妇绐曰:已过矣。迨去揭绩,而舍人死。时人神之,於所死之侧立庙祀焉,号祁山庙。”王思谦也算死得其所。
抄本歙县王氏支谱的《瑯琊王氏谱牒实录》,由王壁上溯至周灵王太子晋,共48世。太子晋的儿子敬宗公“仕为司徒,时人号曰王家子孙,因以为氏。”除《大献公年谱》外,另有系列文章《家谱原跋》、《述公墓纪事》、《金紫府君硕人章氏及程周二氏生殁年月纪》、《王氏系派源流》、《清理墓界约》、《重修族谱序》、《族谱后序》。从落款时间上看,这些文章的编排次序杂乱无章,正说明此抄本写手的粗心或无知。笔者仔细推敲后认定,只有唐仲实写的《重修族谱序》,是专为此抄本歙县王氏支谱而作,其余文章,全系辑录自它谱,这正是抄本宗谱固有的特点。
新闻推荐
核心提示:一路上新植的药用牡丹一垄垄一块块,错落有致,粉红的嫩芽挂满条枝上,在春风中摇摆迎接着游人的到来,那饱经沧桑的古民居群在娇艳春花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的精神
□ 盛祥贵佘岭古道是黟县西北部柯村镇、美溪乡、洪星乡、宏潭乡一带的人们通往黄山区境内的必经之路,从宏潭乡的石栏杆或背风岭起、经张扒坑、竹溪村、佘溪村到黄山区的郭村止,全长...
祁门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祁门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