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核心提示:一路上新植的药用牡丹一垄垄一块块,错落有致,粉红的嫩芽挂满条枝上,在春风中摇摆迎接着游人的到来,那饱经沧桑的古民居群在娇艳春花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的精神

黄山晨刊 2015-04-29 18:58 大字

□ 盛祥贵

佘岭古道是黟县西北部柯村镇、美溪乡、洪星乡、宏潭乡一带的人们通往黄山区境内的必经之路,从宏潭乡的石栏杆或背风岭起、经张扒坑、竹溪村、佘溪村到黄山区的郭村止,全长约15公里,这条古道古时是当地人通往石埭县城的大通道,佘岭间的古道虽在郭赤(黄山区郭村——祁门县赤岭)公路开通后大多已淹没损毁,但现存村庄间的几段古道和文物依存,一片片村落、白墙黑瓦的农舍,如同一幅水墨长卷,村中有“竹溪八景”,古意徽韵,很值得行走观赏。

不久前,和几位朋友行车至距黟城40公里的五溪山自然保护区,徒步五溪山大峡谷,河边的一排排高大、古朴、峥嵘的杨柳和河流两岸的青翠山林相映成趣,阳光下河对面的几株映山红炫目得艳丽,这里峭壁危耸,势如天门,岩穴深凹,流水盘旋,巨大的水流声在山谷间轰鸣,瀑布下的龙潭方圆两三亩地,潭水深不可测,由于水流太大,我们只能看着河水上游峡谷的木栈道兴叹,潭边的漏斗坝是皖南山区水利工程的典范,听随行的村支书陈来基介绍,当年在峡谷间坚硬的石壁火层岩间凿石槽,水从岩潭上游进入石槽,又从石槽进入漏斗,此沟槽和漏斗工程非常艰巨,总长度约600公分,沟底均宽约40公分,最浅处约40公分,最深处约260公分,从沟槽下垂凿錾漏斗到沟的深度约200公分、直径约50公分的漏斗深洞。

五溪山是该村南部的屏障山,也是来龙山,这水流充足的来龙山水是有着灵气的,走进村庄,串了几户农家。明朝初年至建国前,佘溪、竹溪统称为佘溪方家,隶属池州府石台县,1950年5月划归黟县。旧时提及佘溪方家,无人不知,村中有油坊、糖坊、豆腐坊、碾坊、客栈等,商贾不绝,是人文底蕴丰厚的古村子。

经过这座古朴又现代的村子,沿着河边古水渠旁的古道继续前行,青石板道旁散落着几个硕大的石碾,静卧在草地间默默地述说着村庄昔日的繁华。一路上新植的药用牡丹一垄垄一块块,错落有致,粉红的嫩芽挂满条枝上,在春风中摇摆迎接着游人的到来,那饱经沧桑的古民居群在娇艳春花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的精神和靓丽。

古道前方无边的油菜花的金黄与菜叶的新绿交融着,路边三五株野桃李笑绽春风,回望村庄,白墙黑瓦的徽派民居镶嵌在金黄色的田野中,处处是淡绿淡黄,最有气势的是一座高大雄伟又饱经沧桑的石坊,当地人称圣人坊,是一座三层四立柱单体青石牌坊,骑路而建,旧时有“文官到此下轿,武官到此下马”之说,石坊高八米许,石坊基脚长八米,基脚宽二米之多,四根抹角石柱稳立于四个石墩之上,一色青石建成,坊中间有三块石横梁,上梁正反二面有空雕“二龙戏珠”,中间横梁二面刻有“旌表尚义方守仁”七个凹体字,并刻有建坊年、月,下横梁雕凿有鲤鱼跳龙门、边柱横梁分别雕凿有仙鹤、孔雀、麒麟等图案。这些空雕惟妙惟肖,极具欣赏价值。可惜浮雕动物等图案在文革中被铲,现在尚能辨认出“旌表尚义方守仁”七个字的痕迹和牌坊现存的鱼形翘角,高大的石坊屹立在广阔金黄的油菜花田园中,虽已残破,但气势依旧威严,好像那位乐善好施的“圣人”屹立,石坊近处草色青青,恰似一幅古典的自然诗画,让人欲去还惜,不舍离去。

复前行,路过一片片天竺基地,佘溪村西山组的保命桥出现在眼前,此桥始建于清朝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俗称老石卷桥,长三十米,宽七米,横跨东西两山之间,桥的基脚是立在两山延伸的石壁上,远远望去好像一个圆洞,自古以来,人们冠以“江南第一洞”之美称。石碑上载有“拨路碑记”四个字,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岁次庚戌仲秋立,桥身前沿有一块镶嵌“保命桥”三字的碑文清晰可见。

途中我们不时交流着,同伴中有人提出:三龙潭、漏斗坝、观音桥等数处景观不但人文价值高,还包含着一些有趣的传说和故事,是否可以成立一个文化展览馆,将这些名人轶事整理成册,并将当地传说编辑成文,供游客欣赏。而实际上,村子已入选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和省级美好乡村建设示范点,五溪大峡谷旅游已初具规模,正在与大的旅游公司对接进一步合作开发,我们期待着这个村庄明日的辉煌!

新闻推荐

程得集:黄山青年杭城“加冕”

□ 记者 程向阳晨刊讯 5月4日,记者从杭州获悉,来自祁门县历口镇的青年人程得集获评该市江干区采荷街道办事处“2015采荷地区十大风尚青年”。程得集在杭州发展事业的...

祁门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祁门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