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祁门作为一个山区县,发展工业有一定的弱势,但该县独辟蹊径,从招商引资到招商引智,以人才优势弥补发展弱势,工业经济在金融危机下依然逆势增长。打造“洼地”效应

黄山日报 2010-02-08 18:32 大字

□祁  俊  陈昌奉

春节前夕,记者来到祁门县虹川照明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一条全自动节能灯管生产线上,工人们正在有条不紊地加紧生产。公司负责人告诉我们,这是经过改造后的生产线,与原来生产线相比,在产能不变的情况下,生产环节减少了十几道,人员只有原来的一半,不仅如此,产品的合格率也由原来的85%提高到92%。而这一切的变化是因为“虹川照明”在祁门县委、县政府的鼓励和支持下,摈弃家族经营模式,从外地引进职业CEO,以全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使企业面貌焕然一新。 

去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祁门县部分企业的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县委县政府专门成立了扭亏增盈领导小组,实行领导帮扶工业企业制度,在了解了企业的一些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后,县有关部门积极鼓励企业在“危”中寻“机”,在加强技改的同时想方设法引进高级企业管理人才,苦练内功,增强企业的抗危机能力和发展的后劲。 

“虹川照明”是最早人驻祁门经济开发区的外来投资企业之一,主要生产各种紧凑型、螺旋型节能灯管,每日生产各系列品种灯管5万支以上,产品配套出口到欧美、中东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2008年10月份以来,受金融危机影响,该公司市场萎缩,产品销售困难,订单减少且原有订单不能按约执行,企业陷人半停产状态,数百名职工面临下岗。 

危机面前,公司董事长张建国深感把握企业整体运作十分困难,企业质量和管理一直停留在国内中端水平,急需寻求破解之路。在与其它大型企业接触的过程中,张建国逐渐明白,企业要想在危机中继续生存,必须提升管理水平,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加强技术创新,才能突出重围,获得生机。但“虹川照明”长期以来,一直是家族式企业,最缺乏的就是高级管理人才。县委、县政府在了解情况后,决定实行“一厂一策”,帮助企业寻求人才。在县经委、金融部门等大力支持下,“虹川照明”痛定思痛,决心不论花多大代价,一定要引进高级人才,帮助企业走出困境。经过多次的积极争取,“虹川照明”终于以真诚的心意,如愿以偿引进了一名节能灯行业顶尖级的管理人才。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一个人改变一个企业”。通过引智创新,“虹川照明”很快发生了变化,从体系建立、成本核算、职工配比等方面一切按照ISO9000建立起了一整套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克服了家族企业的很多弊端,短短20天,公司产品合格率就提高了3个百分点,而同样的设备、产量,工人却减少了10名。同时,公司严把原材料采购关,自己设计新的生产线,整个生产流程从原来的7天缩短至1.5个小时,并成功开发了新型专利产品,填补了国内该项产品的空白。“我们现在正在准备上一条新的生产线,今年公司生产一定能进人国内前十名。”走过艰难历程的张建国深深体会到了“洼地”效应给企业带来的巨大变化,对今年的发展更加充满了信心。

为进一步打造好祁门的“洼地”效应,祁门县委、县政府对企业引进高级管理人才给予大力支持,承诺以最好的环境、最优惠的政策“安商、亲商、富商”,解除企业和外来企业高管的后顾之忧。被企业和政府诚意打动,越来越多的职业CEO走进祁门,为祁门工业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撑。

和“虹川照明”一样,祁门县精诚电器、新联电器、华特电器、君道车业、美的环保、沈阳纺织、三星电器、黄山电器、双龙电源等一批规模以上企业都从深圳、上海、江苏等地引进了副总经理以上高级管理人才。

精诚电器总经理胡德风原来是一家军工厂总经理,被聘任到精诚电器之后,很快找出了企业存在的生产链条断裂、职工队伍不稳定、企业管理混乱、市场萎缩等问题,一方面想方设法稳定员工队伍,从技术人员到业务主管,大力培养提拔本土人才,同时努力提高产品质量,积极开拓市场,挽回客户。去年4月份以来,企业从几乎停产到产值、销售额逐月上升,从一个月生产100平方米产品到一天生产100平方米,并开始出口,一个濒临绝境的企业在高管手中又重新恢复了生机。

从招商引资到招商引智,祁门全力打造“洼地”效应,不仅帮助企业战胜了危机,而且极大鼓舞了企业的信心。对众多想成就一番事业的管理人才来说,祁门虽然地处深山区,但良好的环境和发展平台却如一个磁场,吸引着他们在这里找到成就感,同时也促使祁门工业走上了可持续的良性发展之路。

新闻推荐

央视记者来黄山市采访涉残民生工程

本报讯在2009年黄山市30项民生工程中,市残联承担了3项,分别为“9090名贫困重度残疾人生活特别救助”、“480名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和“1000名精神病患者防治项目”。全年通过实施三项...

祁门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祁门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