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徽派文脉创新当代文化 首届徽学学术大会聚焦“新时代·新徽学”

江淮晨报 2019-09-07 07:14 大字

据9月5日《光明日报》报道 日前,首届徽学学术大会在安徽合肥举行。大会以“新时代·新徽学:传承徽派文脉、创新当代文化”为主题,聚集国内外数百位徽学研究领域专家学者。

从20世纪30年代至今,经过几代学者努力,徽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逐渐兴起,成为国际性显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历史研究院院长高翔指出,近年来,以徽州文书文献研究传统中国已成为相关学术领域的重要趋势,在精神文化领域和物质文化层面都有突出表现。徽学不仅仅是一门地方学问,它承载和反映的是深厚而悠久的中华传统文化,应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大力弘扬其中的优秀价值。

千年徽州,百年徽学。20世纪的徽学研究既有开拓之功,更有辉煌成果。如今,对徽文化进行更加系统深入的研究,对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具有重大意义。

高翔指出,徽学研究有自己的特殊性,但也不应该丢掉史学研究的共性。徽学应该以事关史学发展全局的理论问题为关注点,以思想学术、文化成就、社会变迁等历史问题为着力点,以宋代以来的社会发展和文化进步等时代问题为突破点,推出有思想穿透力的精品力作,促进徽州文化发展,为中国历史学发展提供徽学经验。

坚持用科学的方法论研究徽学,成为与会者的共同倡议。中山大学党委书记陈春声指出,中国学术界正在经历“世代交替”的历史性变化。

以徽州文书为例,陈春声认为,经过几代中国民间历史文献学研究者的不懈努力,已经发展出一套较为系统的解读民间社会各种资料的有效方法,被称为“民间历史文献学”。

谈及徽学研究的科学方法,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包信和提供了以科技赋能徽文化研究和传承的独特视角。包信和说,可以通过与国内外徽学研究机构和专家合作,与黄山市共创高等研究机构,进行徽文化研究、智慧城市研究、自然与文化生态研究等;通过科教融合,让科技赋能徽文化研究和传承,使之以高水平走向公众、走向世界,努力把徽学研究推向一个新高度。

新闻推荐

守正创新多元融合徽州区推动文化产业加速跑

本报讯徽州区坚持“文化兴徽”战略,抢抓政策机遇、调整优化结构、突出融合发展、推动产业集聚、发展新兴业态,实现优秀...

黄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黄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