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华社北京电记者张淼淼包粽叶灌江米放蛋黄加小枣

安徽工人日报 2016-10-25 18:30 大字

   

新华社北京6月4日电(记者张淼淼)包粽叶、灌江米、放蛋黄、加小枣……干净的制服,一次性消毒帽子、口罩、鞋套,“全副武装”的200多位工人在自己岗位上井然有序地忙碌着,队长不时高声提出问题,工人们整齐洪亮应声回答。这是北京稻香村常见的一幕。

“安全、好吃,一直是我们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食品行业,尤其是稻香村这样区别于西式饼干、曲奇的传统食品行业要真正做到这两点,背后是大量细致、耐心的工作以及做‘字号活\’特殊责任感。”北京稻香村常务副总经理、食品厂厂长池向东告诉记者。

池向东以正在上市热卖的粽子为例讲述其复杂的“出生”过程:

首先粽叶选用伏天采摘的黄山箬竹叶,叶子宽大又不厚,10厘米宽、新鲜无虫眼的竹叶才会入选进入第二轮。为保留竹叶的清香,工厂采用冷水浸泡2小时、再清洗3遍的方式处理竹叶。

其次,内馅选用东北五常的江米、山东的金丝小枣、山西汾阳的核桃仁、甘肃的鲜百合……稻香村虽扎根北京,原料挑选却遍布全国,选料精,重口味更重安全。久而久之,稻香村有了一支专业的原产地原料供应商队伍。为了保证真材实料,合作的门槛自然要高——非原产地产品不准进、非名优产品不准进、非绿色产品不准进。

“鲜百合尖上一点点小黑点都要手工弄干净。好料自然带动成本提高,消费者也许看不见,但我们的良心看得见,我相信消费者一吃就明白了。”池向东说,粽子真空封好后会被送入“杀菌釜”中用近120摄氏度的蒸汽蒸20到25分钟,达到零细菌标准,常温下即可保存。“完全不用防腐剂,保质期也会延长。”

据了解,北京稻香村的食品调味仍然保持着传统自然的调味方式。“50年前没有那么多添加剂,不是一样可以调味吗?”池向东说,玫瑰花、桂花、菊饼等天然产品是稻香村主要的“添加剂”。

此外,由于传统食品大部分原材料都是初级农产品,如葡萄干、各种小豆、小枣等,大小不一致,也多杂质掺杂,所以稻香村除了常年有60位员工负责手工挑拣外,还在2009年成立了自己的检测中心,并通过了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颁发的国家实验室认可证书,成为全国焙烤行业首家通过CNAS认可的企业。可监测包括食品微生物、理化指标、食品添加剂、重金属、农药残留等240余项指标,公司实现了从原辅料采购到产品出厂的全程质量监测。

如今,百年老字号北京稻香村的连锁店已是遍地开花,2010年,公司生产糕点、肉食、速冻食品以及元宵、粽子等各种节令食品共4.14万吨,实现销售收入25亿元。

稻香村一位普通员工这样对记者说:做产品就是做人,满足国家标准是“分内事”,关注感官的人文标准,确保顾客的满意,才是稻香村的追求。

新闻推荐

低碳环保旅游是当下一个时尚热词,并已成国际旅游潮流。然而在国内,目前仅仅停留在“个人超前行为”层面,远未形成产业化、制度化、常态化,其中症结值得深思。 【业界聚

为保持黄山的清洁,平凡的清洁工们,跟在游人后面捡垃圾,游客们随意乱丢的垃圾全都是由他们肩挑人扛地来搬运和清理,维护着黄山的优美环境。

   

...

黄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黄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