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卖会上,画家找寻多年的自己的画作“离奇”现身。而从拍品委托人通过“交易”获得该画,到画作被拍出46万元高价,画家一无所知—— 我的画咋到了别人手里?
著名画家刘柏荣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会在年过花甲之后,还要为当初十几岁时创作的一幅作品打一场官司——自己的画在不知晓的情况下被人拍卖了。
刘柏荣提起诉讼,请求返还原物。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法院在2014年10月24日作出了一审判决,判决没有支持刘柏荣返还原物的诉讼请求。目前,上诉后的刘柏荣依然在等待二审的开庭。
“丢失”画作现身拍卖行
这幅名为《胸有朝阳何所惧 敢将青春献人民》的宣传画创作于1969年,是文革时期四大宣传画之一,展现的是安徽黄山茶林场11名上海知青为抢救集体财产牺牲的事迹。同时,这也是画家刘柏荣的成名作,曾广为人知、一度贴满城乡,后来被编入《上海现代美术史大系1949—2009》。刘柏荣曾是在江西插队的上海知青,当年他在一篇通讯中创作的插图被原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的哈琼文编辑选中并改编出版,作家手稿也一直留在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刘柏荣曾多次要求收回画稿,该出版社一直以文革以来人事变动、稿件管理混乱、可能丢失为由,没有交还画稿。
然而,2013年5月10日,这幅“丢失”的画作却现身中国嘉德春季拍卖会,并拍出了46万元高价。
获知“遗失”的作品现身拍卖会,刘柏荣委托代理人向拍卖公司发出了律师函,以原作者的身份要求其停止交割、妥善保存。拍卖公司回函称:“拍卖委托人已明确陈述该拍品系委托人通过‘交易\’方式获得,并合法持有,不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利。我公司有权根据委托人的陈述、依拍品(动产)的被持有状态就拍品的所有权作出判断。即使刘柏荣先生是该拍品的著作权人,也不能当然推定刘柏荣就是该拍品的所有权人。”
得到了否定答案,刘柏荣将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有限公司告上法庭。
一审判决不支持返还原物
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法院于2014年7月28日、10月22日开庭审理此案。法院在原告刘柏荣创作涉案画稿而享有相应物权的前提下,采纳被告就其主体在特殊历史时期有解散合并、出现断档的辩解,认定现有证据不足以证明被告前身与出版涉案画作的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之间在资产、权利义务上有承继关系,同时根据嘉德公司的回函,认定涉案画稿现在并非由被告实际占有,遂作出了不支持原告刘柏荣返还原物的一审判决。
针对“现有证据不足以证明被告前身与出版涉案画作的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之间在资产、权利义务上有承继关系”一点,刘伯荣认为,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有限公司承继了原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的代号,同时相应地处理着原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业务,并且保留了原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的档案。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有限公司在其官方网站的简介中也写道,“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是一个成立于一九五二年的大型专业美术出版社……建社五十多年以来……”,由此可得,其自身宣传和外界认知,可证实其创办追溯至上世纪五十年代,而这幅创作于1969年的宣传画,正是由现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有限公司所持有。
对此,被告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有限公司辩称,1969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印刷出版了涉案画作,但之后经历了数次解散重组,期间历史有中断,因此该出版社除了社名沿用1969年时期的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外,无资产、债权债务上的承继关系。并且资料显示,该出版社重组设社后,原有的资料室已移交给上海人民、上海文艺和上海古籍出版社共有,涉案画作属于资料,而非档案。再加上在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该画作后,该画作又被其他多个出版社最早于1970年再次出版,根据当时的印刷条件,重新印刷必须要有原画稿,据此,涉案画稿早在1970年就不在原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了,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并没有持有这幅作品的记录。
之后,法院应刘柏荣申请,到嘉德拍卖公司了解涉案画作交易情况。嘉德拍卖公司回函称,涉案画稿已完成交割,拍卖委托方及买受方均非被告上海人民美术出版有限公司。对此刘柏荣认为,法院未向他出示该回函,并且法院在委托拍卖方信息、买受方信息、委托拍卖合同、拍品权属证明、成交确认书、拍品对价支付证明、拍品交付证明、佣金支付证明等证据缺席下,做出“涉案画稿拍卖方和买受方均非本案被告,交割业已完成,可认定涉案画稿现并非由被告实际占有”的判决证据不足。
法院经查后,依法确认了刘柏荣基于创作涉案画稿而享有相应物权。原告刘柏荣虽质疑画作原本在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有限公司,委托嘉德拍卖公司拍卖,但没有证据证实被告实际持有画作,因此,法院不予支持刘柏荣的诉讼请求。
刘柏荣现在寄希望于二审法院能够支持自己的诉讼请求,帮他找回这幅本该属于他的作品。他希望能够亲手将这幅打满了那个特殊时代印记的的画作捐给相关的文博部门,使其能够不时唤起人们对一段历史的记忆。
新闻推荐
据《羊城晚报》报道,近日,安徽省纪委监察厅网站挂出一则消息称,黄山市政府副秘书长于亮涉嫌严...
黄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黄山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