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安徽省博物馆文创产品连续荣获国家级奖项。品类丰富的博物馆文创产品,搭建了形象动感的徽文化传播通道——“文创”快车搭载乡土瑰宝
本报记者 蒋莉 晋文婧
“高冷”也好,“傲娇”也罢,庄严肃穆的博物馆可能因为今日的文创产品成为 “网红”,拥有“粉丝”。把握恰到好处的火候,善用新创意和新理念,盘点安徽省博物馆文创产品,其实也令人大开眼界。
上月底,由中国博物馆协会主办、中国博物馆协会文创专业委员会和湖北省博物馆承办的 “让文物活起来——全国文博单位文化创意产品联展”在湖北省博物馆开幕,全国43家文博单位参展,安徽博物院获“最佳创意产品奖”。安徽博物院自主研发的“抗战胜利卡片U盘系列”荣获“最佳创意产品奖”,“抗战小油灯”等文创产品广受好评,引起参展代表的极大兴趣。据介绍,此次联展进行了“最佳创意文创产品”“最受欢迎文创产品”等评选活动,评选出来的优秀产品将走出国门,在意大利国际博物馆协会大会上向全球博物馆界展示。
在2014年和2015年,安徽博物院研发的“地球墨”等文创产品连续荣获国家级奖项。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李鸿章纪念馆等馆的文创产品也是可圈可点。位于黄山市的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利用当地徽文化传统和非遗传承人的丰厚资源,做出了很多兼具文化意蕴又有实用价值的产品,而李鸿章纪念馆则进行了充分的市场调研,其“淮系萌军”“合肥故事”等产品既有趣味性又有教育意义,深受青少年观众的喜欢。
博物馆已进入免费参观时代,社会环境发生改变,观众群体极大拓展。在这样的背景下,博物馆应该思考的是如何与公众生活建立更紧密的联系,搭建更为形象、动感的文化传播通道。前不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文化部等部门 《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若干意见》提出,力争到2020年逐步形成形式多样、特色鲜明、富有创意、竞争力强的文化创意产品体系。业内人士认为,《意见》的下发将能助推文创产品的发展,文创产品的开发有望迎来一轮新的发展空间。
让博物馆里珍藏的瑰宝走进日常百姓生活,探索“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与开发的新途径,利用文创产品拉近观众与博物馆的距离,加深公众对博物馆的文化认同感”,是博物馆面临的新挑战。安徽博物院文化服务部主任叶新琼认为,按照以上标准,博物馆“文创产品”应满足一些基本特征:比如,产品不能太贵,至少大多数产品不能太贵,不然无法走入百姓日常生活;再有,能够方便地批量生产,满足大量观众的需求;最重要的是,产品在设计上应该让普通百姓喜闻乐见,符合大众审美需求。社会效益依然是博物馆文创产品的重要目标。目前,安徽博物院研发并上柜销售的系列文创产品种类丰富,其中售价仅为1.5元的“家国天下,贾而好儒”小书签入选弘博网“星火燎原的文创2015”寓意深刻的文创产品榜。其入选理由则是唯一践行“让儿童买得起博物馆文创”理念的博物馆。
“好的文创产品应该是‘内外兼修\’的。 ”省文物局博物馆处处长李玮告诉记者,安徽省博物馆文创开发始终以社会公众需求为导向,以前沿科技为依托,以学术成果为支撑,有能力的博物馆以自身藏品为基础,甄选特色藏品,挖掘文物背后的故事,打造了一批高仿品、复制品和衍生产品,并且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利用。最近大家热议故宫博物院的文创产品进驻天猫,但是,故宫博物院的模式不能复制,作为北京一个海内外闻名的重要景点,其营销模式也不可复制。安徽省所要做的是在文创产品中体现本土特色。而对于公益性博物馆而言,把握市场化运作风险也非常重要。很多时候,文创产品的设计和开发也不再是博物馆自己完成,而是交由专业公司或团队来做的,比如安徽博物院与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合作,为师生提供文创基地,其团队已初步完成潘玉良系列、徽州古建系列等文本的策划设计,接下来将会把这些设计落地生产。而在经营推广方面,安徽博物院先后在国内多家兄弟博物馆设立产品专柜,以代销方式合作经营,通过微博、微信宣传文创产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粉丝”,形成品牌优势。
新闻推荐
几十家制造企业陆续搬迁,六栋厂房“腾笼换鸟”——旧厂房“变身”电商园
■ 本报记者 范克龙 鲍亮亮这几天,90后电商创业者李阳正忙着公司搬家,入驻合肥经开区莲花电商园不过一年的时间,他的公司已经搬迁了3次。虽然还是在同一栋楼,但是面积不断扩大,从最初100多平方米...
黄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黄山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