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改革创新风帆 筑高效畅通路网
安徽,位于我国东南沿海与内陆腹地的过渡带,居中靠东、临江达海、承东启西、贯通南北,在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有着独特的区位优势。
公路,犹如大地的血脉,联系千家万户,支撑产业集聚,传递社会文明,也是实现各种交通运输方式无缝衔接的“润滑剂”。
独特的区位决定了特殊的担当,重要的功能召唤着奋进的作为。“十二五”期间,安徽交通运输系统紧紧围绕安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加快发展为第一要务,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历史机遇,持续推进公路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交通运输发展条件,交通运输服务保障能力显著提升。
与“十一五”末相比,预计“十二五”末,全省公路总里程将由14.93万公里增加至18.7万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由2929公里增加至4200公里左右,一级公路由499公里增加至3000公里,增长5倍多。高速公路和普通国省干线公路PQI分别为95和90以上,公路服务能力大大增强。
改革勇闯关 建设掀热潮
改革是发展的源动力。 “十二五”期间,安徽交通运输部门坚持问题导向,从制约行业发展的关键领域入手,全面深化改革,激发了行业发展的内生活力。相继实施了建设管理体制改革、公路预算管理体制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公路的公益属性实现了理性回归。破解了投融资难题,探索出以财政投入为主体的普通公路多渠道投融资机制。
一系列改革释放出巨大的红利,极大地调动了各级政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掀起新一轮的建设高潮。 “十二五”前四年,高速公路建设累计完成投资约689亿元,增加高速公路通车里程823公里,省辖市实现了市市通高速。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建设累计完成投资约911亿元,约为“十一五”期间总投资的5.4倍;新改建国省干线公路4983公里,其中一级公路2078公里。预计2015年底,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将达到4200公里。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完成投资将超过1200亿元,一级公路将达到3000公里。
在加快建设的同时,省交通运输厅进一步强化行业监管和服务。建立国省干线公路建设指挥调度机制,坚定推行“前期准备、集中调度、责任落实、督查考核、要素支撑”五步联动工作方法,强化进度控制。省政府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情况纳入对各市政府年度考核体系中。省交通运输厅与各市签订“十二五”国省干线公路建设战略合作协议,每年对各市履行协议情况进行考核,对考核情况较好的单位给予表彰和奖励;对不能完成建设任务的,调整建设项目补助资金。通过考核督查机制的健全完善,畅通了公路建设的压力传导机制,以责任的落实推动了工作的落实。
在国省干线公路建设中,速度虽是现实要求,但工程质量却是生命防线。为确保国省干线公路建设按时按质完成,近年来安徽交通系统以开展各项活动为契机,坚持“大建设、严监管、高质量、零容忍”理念,重点推进项目建设标准化、推进“平安工地”建设达标、引导建设工程“创优质、创品牌”和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建立以省、市交通运输管理机构为领导主体、建设单位为推进主体、省市交通质监机构为监督主体、施工企业为实施主体的施工标准化的新格局,强化对设计、施工及监理企业的信用评价工作,定期对建设市场进行督查,逐步形成了路网建设市场监管机制。 2013年,安徽省普通国省干线公路一次抽检总体合格率达96.9%。 2014年,国省干线公路一次抽检总体合格率为96.9%,2015年上半年,全省公路建设工程质量保持高位稳定,国省干线公路一次抽检合格率为97.5%,均高出全国平均水平。
管理更长效 保畅更高效
公路建设在强力推进,公路服务保障能力也在稳步提升。
“十二五”期间,安徽加快推进养护管理体制改革,推动各级政府将公路养护管理资金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出台《安徽省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大中修工程省级补助资金管理办法》,明确了养护工程“属地为主,省级补助”的资金筹措方式。加强日常养护监管,建立省、市、县三级养护巡查考核体系,实现路网养护巡查全覆盖。规范养护工程管理,重点审核大中修项目间隔年限、设计批复等关键要素,按期进行质量抽检、养护作业安全等专项督查,及时组织交竣工验收和经济审计,加强绩效考核评价,做到事前、事中及事后监管三位一体。 “十二五”期间,安徽省累计完成养护投入114.1亿元。截至目前,全省高速公路、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平均路面使用性能指数PQI分别达到95和90以上,公路服务能力大大增强。
路域环境得到显著改善。2013年底,省委、省政府做出了开展“三线三边”环境整治行动的重要部署,将路域环境整治工作由部门责任转变为政府责任。全省共完成公路沿线垃圾治理35065处,拆除非公路标志31897块,拆除违章建筑9400处。两年来,在地方政府的领导下,各地实现了对公路沿线、运输场站、渡口码头和服务区环境整治全覆盖,初步构建了畅、安、舒、美的通行服务环境。
应急保障更加高效。建成全国首个省级架构的路警联合指挥中心,开通全省高速公路统一救援服务热线“12122”。加快推进重要路段及重大桥隧安全状态检测系统、交通运行状况监测系统建设,路网运行监测平台初具规模。整合路网管理和应急处置系统,建成了集“路网监控、应急指挥、公共服务”多功能于一体的应急体系管理信息平台。加强应急保障队伍和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建设。扎实推进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全力应对雨雪冰冻、山洪、泥石流等公路灾害,确保了受阻路段第一时间抢通。
法治建良序 规范促升级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 “十二五“期间,安徽法治公路建设成效显著。《安徽省农村公路条例》、《安徽省治理货物运输车辆超限超载条例》等地方性法规相继颁布施行。积极推进阳光执法,开发并推广应用安徽省交通行政执法公开运行系统,扎实推进基层执法站所“三基三化”建设,交通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得到有力推进。积极开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立了行政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度。
治超工作取得重大突破。建立了以政府为主导的治超机制,明确了市县人民政府在治超工作中的主体责任,推行治超站属地化管理。加大科技治超资金投入,建立省市两级治超监控指挥系统,实现固定治超和流动治超有机结合,全力推进高速公路治超工作,开展G50沪渝高速公路浙皖两省省际区域联合治超,取得初步成效。出台《安徽省治超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办法》、《安徽省查处异地超限超载货物运输车辆奖惩办法》、《安徽省治理货物运输车辆举报奖励办法》等配套制度,联合省公安厅成立治超督查总队,定期组织开展督查暗访,先后组织开展多次专项行动,重拳打击恶意超限超载行为,有效遏制了超限超载蔓延趋势。目前,安徽省路面车辆超限超载率已经从4%以上下降到1%以下,部分区域实现了“全覆盖、零超载”,公路通行能力明显提升。
文化铸灵魂 文明塑品牌
文化是行业的灵魂,“十二五”期间,安徽交通运输部门突出文化引领,不断做大做强文化品牌,努力推动行业文明由文化建设向文化管理的转变。
“微笑服务、温馨交通”品牌被确定为全国交通运输行业“十二五”十大文化品牌之一,入选 “全国为民服务创先争优70个特色做法”、安徽省文明单位创建十佳品牌。 “修路修身、养路养心”的核心价值理念逐步得到公路职工的广泛认同,并荣获交通运输文化品牌提名。结合行业特色和地域文化特征,积极开展了文化公路建设尝试。通过沿线服务管理站点、信息发布设施、公路标志等,大力宣传现代公路管理理念,充分展示了地方区域文化特色。逐步建成了以205国道安徽段、S601环巢湖公路、S431华龙公路为代表的一批具有徽风皖韵的文化公路,更好地提升了行业文化感染力。
八千里路云和月,始得鲲鹏上九天。新的安徽路网,正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在全省人民面前。带着自豪与喜悦,面对责任和担当,安徽公路人将秉承“修路修身、养路养心”的核心价值理念,不断创新思维、创新模式、创新理念,为服务百姓出行、助推安徽崛起和加快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筑造更多畅、安、舒、美的新徽道。
国省干线建设“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新体制,极大地调动了全省各地加快公路建设的积极性。图为壮美的芜湖市峨山路东延立交。
依法治超,重拳出击,全省公路超限超载率已经下降至1%以下。
长效化的公路养护机制有力保障了公路网的通行效率。图为公路养护人员正在精心施工。公路建设与地域自然人文景观相得益彰,丰富了公路建设的文化内涵。图为205国道黄山段。
新闻推荐
太平湖静卧在黄山和九华山之间,清新秀美的自然风光早已为人称道,但深埋于湖底的历史却鲜为人知。随着太平湖水下考古的深入,湖底遗迹的神秘面纱首次向世人揭开——今年10月11日起,安徽省文物考古...
黄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黄山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