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最美家庭故事温暖人心

安庆晚报 2015-05-29 12:55 大字

 

 

胡亚楠

 

江露露

大观区集贤街道碟子塘社区有这么一家人,四世同堂数十口人相亲相爱,79岁的老爷爷能挽袖下厨做每个人爱吃的菜,结婚50多年的老夫妻不曾红过脸,儿女能推着轮椅带老俩口上黄山、登九华山……今年,这一家子在安庆市最美家庭评选中成为“五好文明家庭”。

“老头子能翻花样做一桌子饭菜”

5月21日,记者推开门,走进庞抗倭老人的家,六十多平方米的宿舍房不仅干净整齐,还带着浓浓的人气。

抗倭,是家人为了铭记他出生那年的卢沟桥事变而取的名,今年已经79岁的他身体硬朗、耳聪目明,他说:“我是家里的第九个孩子,父母离开得早,大姐也在战争中去世,所以锻炼我独立的能力。”洗衣做饭各种家务自不在话下。

“老头子能翻花样做一桌子饭菜”庞抗倭的老伴丁世华说,每天早晨4点半老头子便起床,到菱湖去跑跑步,大概七点回家做早饭,再下楼买中午的菜。每到节假日,一大家子十几口人都会聚集在这六十多平米的小屋中,从50来岁的儿子到5岁的曾孙女,老俩口不仅记得他们每个人的生日、还记得每个人的口味和爱吃的菜。庞老自豪地说:

 

 

“大孙女爱吃我做的粉蒸肉,小孙女爱吃我做的红烧排骨,一家人聚齐的话需要我提前三五天就要开始准备各种菜肴了,得做满满一大桌子菜。”

“结婚50多年夫妻俩没红过脸”

小屋的客厅中挂着四世同堂的全家福,照片中老俩口着唐装神采奕奕,原来这是去年为纪念老夫妻五十年金婚特意拍摄的。

“五十多年来,基本没红过脸。”丁世华回忆着,这五十多年来,夫妻俩走过很多难走的日子,也遇到很多困难的事,但却一直相依相伴。

 

采访中,记者发现老俩口性格有着诸多的相似点:温和、谦让、热心,无论是对家庭还是对工作单位还是对社区,他们总是想着如何能多出一份力。

从苦到甜,从难到易,就这样相扶相伴,老俩口一路走过五十多年,庞老细细地想着、细细地说着,笑容中70岁的丁世华依旧是他记忆中花一般的模样。

四世同堂家庭生活幸福

“儿女特别的孝顺,儿媳妇也特别的好、孙女们特别喜欢我们,总的来讲,我们家特别地团结。”老俩口对孩子们不住地夸奖。

记者采访时,一个小伙子来到老人家送来空调,老人介绍说:“这是女婿妹妹的儿子。”丁世华告诉记者,大家虽不住在一起,但每个星期孩子们总得来看望几趟,总是不停地往家里添大大小小的物件,大到电器、首饰、小到衣服鞋子等等。

上个月,儿子带着老俩口去了趟黄山,前几天,女儿又带着老人去了九华山。丁世华指着一轮椅说:“我腰腿都有骨刺,特意给我买了轮椅,出去玩用的,比如去黄山吧,儿子带我们去,女儿会早早地安排好饭菜接我们,吃完饭就直接回家休息,想的特别周到,我们也不会累的。”

有的家庭中常常因婆媳关系、经济、子女教育等等产生的矛盾,在庞抗倭一家几乎没有。

“我家的钱就放在大家都知道的地方,谁需要谁就拿,买大东西提前都会商量。”庞抗倭说,“儿女之前都是在厂里上班,1980年代初都破产倒闭了,他们都是下岗再就业的,女儿是从摆地摊开始自考,现在是工程预算师,儿子下岗后学驾照,现在是银行的业务经理,我常常告诉他们‘穷莫失志,富莫癫狂\’。”

“子女教育也不会有什么矛盾。”丁世华说,“孙女、外孙女几乎都是我们一手带大的,对自己孩子可以打、可以骂,但对孩子的孩子只能尽量照顾,教一些做人的道理,但具体的学习等还是以父母为主。”

“我教孩子们都是要做一个有利于人民的人,家庭一定要团结,有和谐的家庭才有和谐社会。”庞抗倭的话虽有些“老套”,但正是在这种中规中矩的教育和家风中,诞生了最美的家庭。

新闻推荐

诗人阮大铖

赵健生

黄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黄山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