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请留住我们的“城市记忆”

江淮时报 2015-01-26 08:50 大字

本报记者 周晓东

新型城镇化建设中,不能抛开城市化的历史来谈城市现代化。每座城市的发展历史和文化遗产都是得天独厚的无形资产和精神财富。我们要强调珍惜历史、珍惜文化,这样有助于减少城市规划、建设中的盲目性。

“踏遍皖山淮水,人们发现:所有城镇长着相同的面孔,大差不差的马路街道、几乎相似的楼宇装潢,你说这是皖南的一座小城还是皖北的某座城市,好象都是,没有一点城市风格和个性,除了让人产生视觉疲劳外只能是淡忘! ”王宇靖委员说。

厚重历史在“瘦身”

安徽历史悠久,地域广阔,人口众多,所存自然村落数量巨大,风格不同,形态各异,承载着中华文明最遥远绵长的根系与记忆。

朱新中委员说:“特别是存世久远的古村落及其各类古寺庙、古祠堂、古书院、古桥、古井、石牌坊、古墓冢、古塔、古树等人文遗址,业已成为我国宝贵的文化资源,蕴涵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信息,被誉为经典的民间文化生态‘博物馆\’、乡村文化的‘活化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象征,是我们祖先留下的宝贵遗产。然而,随着城镇化快速推进,导致大批古村落、古遗址已经消亡或濒临消亡的境地。 ”

村落的大量“消失”,危害很大,影响深远。一方面,村落大量缩减,将使大量传统农民失去居所。另一方面,村落的消失,必然造成大量文化资源的消失。朱新中委员说,事实上,村落与很多重要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都有密切关系,甚至是发源地,村落里承载着珍贵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1300项国家级“非遗”和7000项省市级“非遗”绝大多数都在村落里。 “这些资源大都具有唯一性和不可再生性,已经成为人们精神寄托,一旦损毁或消失,将会造成地域文化血脉的断流,损失不可估量。 ”

“东施效颦”不可取

陈定新委员说,安徽各地都有不同的文化底蕴和特色,应尊重不同城市风格的合理规划。城镇的规划建设需要综合考虑历史文化传承,保护古迹;尊重自然环境特点和功能要求,保护青山绿水。突出个性,保持风格,不能简单地拆民居、盖高楼、圈地造城,贪大求洋,城乡同质、千城一面。

王宇靖委员对此也同感:无论大的城市群还是小城镇都要立足自身,充分挖掘、利用特有的地理、历史、人文等诸多优势,建设一个个独一无二、与众不同的新型城、镇。

“她绝不能是仿欧式,因为你仿得再好也不会超过欧洲;她绝不能是高楼大厦型的,因为你建得再快也无法超越上海香港;她绝不能是仿古式的,因为你不具有北京西安的厚重,无法改写时间的痕迹。 ”王宇靖委员说,但她可以是徽式建筑、汉代建筑的活动博物馆,可以成为徽文化的代言人,可以成为淮河流域文化的集大成者,可以是千古奇书《淮南子》创新研发基地,可以是黄梅戏、花鼓灯、庐剧、推剧发扬光大的舞台,可以是“淮南虫”科学研究中心,可以是少儿文艺现象的看台,可以是豆腐美食者的天堂,甚至完全可以是徽流域影视创作基地和书法艺术中心……

精雕细刻最重要

对于实施新型城镇化,朱文根委员曾通过调研发出“新型城镇化新在哪里? ”的呼声。他认为,“新型城镇化要求我们在某一个体系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在某一个大的格局中找到自己的定位,然后才能制定切合实际的科学规划。 ”其中,朱文根委员提到,政府的雄心要收缩。 “因为,社会发展规律是不能改变的,市场经济规律是难以扭转的。过去我们有个通病,干什么事情都要干大的,结果脱离实际,事与愿违。县城以下乡镇,雄心再大,力气再大,一般也不能超过县城。乡镇以下的中心村建设,同样要切合实际,不能搞得脚小鞋子大。 ”

“比收缩雄心更难的是城镇建设要精雕细刻。 ”朱文根委员说,粗糙,几乎是城镇建设的一个通病。 “我们有些地方建了拆、拆了建,毫不足惜,就是这种粗糙建设最集中最严重的表现。由此看来,决策者责莫大焉。产业结构要转型升级,城镇建设也要转型升级。 ”

陈定新委员也认为,正是因为城镇建设比较粗放,导致“城市病”越来越突出。“有的城市人口膨胀、交通拥堵、环境恶化,房价高,基础设施功能差,就业、入学、医疗等社会管理跟不上。

建设美好家园

“目前,新型城镇化是一种历史趋势,破旧立新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农村原有的传统住宅开始被整齐划一的楼房取而代之。 ”朱新中委员说,环境虽然有了很大的改善,楼房也越来越高,但不能缺少了农村地域特色和个性风貌。因此,在推进美好乡村建设中,一定要注意防止大拆大建,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要重点保护一些经历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历史的村庄,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的生活条件,做到‘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体现对传统‘乡愁\’文化的保护。 ”

“要保护好载着一代代安徽人情感的‘城市记忆\’——一些老建筑老街区,它们见证城市发展的历史,是安徽人的精神家园。 ”王宇靖委员说,比如黄山脚下屯溪老街、合肥淮河路街区、淮南田家庵港口路老街区、淮南九龙岗的老建筑等等。城市记忆是具体的,是引起人们思想情感的共鸣、承载历史记忆的街区与老房子等建筑物,是精神家园的组成部分,是游子心中真正的“故乡”。 “保护城市记忆,留得住‘乡愁\’是当今城镇化建设发展过程中必须切实重视的一个课题。 ”本报记者 袁家权 摄

新闻推荐

适应新常态 引领新常态——工商联、科技、经济、农业界联组会议侧记

工商联、科技、经济、农业界联组会议侧记

黄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黄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