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张大千的乡愁与归宿

江淮时报 2015-02-27 08:45 大字

中国现当代的国画大师张大千的艺术成就,徐悲鸿曾认为是五百年来第一人,他的艺术经历带有传奇色彩。他的祖籍是广东番禺,却出生于四川的内江。早年致力于石涛、八大、青藤、白阳历代画家作品的研究,更涉及宋代、元代各名家的观摩。 接着去日本留学,在东京研习绘画和染织。 1 9 4 4至1 9 4 6年,以两年时间去敦煌莫高窟从事勤奋的临摹工作,曾以敦煌写生作品在成都展览,轰动一时。

张大千成名很早,他为追求艺术造诣,足迹遍国内外的名山大川,因此他既能博采历代名家之长,又得江山之助,融汇工、意笔于一体,具有独特风格。后来更用泼墨、渲染手法于山水画,气魄雄伟。他的《长江万里图卷》及许多作品都享誉海内外。于诗、文、书法也别具清韵。

张大千于上世纪四十年代出国,游踪遍及世界各地,以画展弘扬中国传统艺术,饮誉于国际艺坛。他所经历之地,他都购建居室,以园林的形式保持中国传统的艺术布局。他在外国有居室数处,巴西的“八德园”,美国旧金山一座小城市的“可以居”,1972年迁到美国十七里海岸建“环筚居”,在“环筚居”居留时,勤栽名花,种树植竹……享受静美之乐。

可是张大千虽然在外国流寓数十年,却不忘故国家乡,正如魏晋时代的诗人王粲写的《登楼赋中提的 “人情同于怀土兮,不以穷达而异心。 ”当张大千在外国初度六十岁生辰时,他就题过一阕《浣溪沙》的词,抒发怀乡的情思:弹指流年六十霜,人生适老更何方?故乡虽好未还乡。挟瑟共惊中妇艳,据鞍人笑是翁强,且容老子引壶觞。张大千不仅填词反映怀乡之恋,更在绘画中画了一幅《荷花图》,在上面题诗说:

梅花落尽杏成园,

二月春风燕子飞。

半世江山图画里,

而今能画不能归。

是什么因素令张大千不能归故乡呢?

是自上世纪五十年代由于大国内掀起政治运动。镇反肃反、反右、“文革”,引起他的顾虑。 他在三十年代、四十年代以艺术的声誉,驰名南北。国民党的高官都吹捧过他,有交游关系。 他恐惧引出政治的麻烦上身,终于未踏入国门一步。当他年届八十二岁的高龄,才回台北定居终老。他选择台北市东北郊外双溪水入流的一块地皮,面积约一千九百平方米,用了两年时间,修建取名“摩耶精舍”。据考证,此名来自佛教经典,是说佛祖释迦牟尼的母亲叫摩耶,在她怀释迦牟尼时,腹中有三千个大千世界,“包罗万象”,“广大无边”的意境。张大千借以取名 “摩耶精舍”,具有纪念他的母亲,也含有自己名字的意义。精舍四周以园林庭院包围,屋顶也是以盆景构成花园。此外,园林还栽植 “梅丘”、“松林”,并以“竹林”相配,就体现了松竹梅岁寒三友的诗情画意。

张大千是欣赏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远在上世纪二十年代,他曾应邀参访过湖北沙市的中山公园,为园内的涵荫草堂题写一幅楹联,极具画家笔下的情趣——此间大可移情,开轩纳朗月清风,不用一钱去买有景都堪入画,凭栏观朝霞暮霭,谁将双管来描。可见张大千的胸中是无往不涉笔成趣的。

张大千定居台北后,“五四”时代的老作家台静农,在抗日战争胜利之后,应许寿裳之邀到台湾省编译馆任职,从此超过半个世纪未回过故乡。就在此时,他与张大千结成友谊,时相过从,他俩都怀故国神游之思,张大千画黄山风景自慰,台静农则写了一首五言律诗 以精湛的书法写于条幅之上与张大千共吟咏。诗是这样写的:一说乾坤事,无愁鬓亦斑。心飞空阔外,身坠乱离间。日落经河国,云归识故山。凭谁叩玄冥,天道几时还。

一画黄山一题诗,两位老人世沧桑之感,伤旧怀乡之情真是同病相怜了!

一代大师张大千在1983年在台北辞世。因他爱梅花,其墓葬于“梅丘”之地。他自认“半世江山图画里”,已有史家研究得出他创作的艺术作品达三万幅以上,这是祖国艺术宝库中的珍品,也为中国传统的艺术在国际上争得了崇高的地位。

新闻推荐

文 明 让 城 市 更 美 好——芜湖市镜湖区创建文明城区纪实

芜湖市镜湖区创建文明城区纪实

黄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黄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