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购物季在一片吆喝声中来临,无论是实体商场,还是各大电商,各种形式的促销手段令人眼花缭乱——扫货族如何冷静面对购物“狂欢”
本报记者 张岳
境外扫货很“疯狂”
“每年圣诞前,港澳地区商场会迎来一波促销季,合肥不少市民选择此时出境,是为了享受打折优惠,前去扫货。 ”合肥市出入境管理局工作人员李先生说。12月10日,合肥市出入境管理局一天受理了300多份出国(境)办证申请,其中大部分前往港澳地区。
香港是购物的天堂,是扫货族血拼的首选之地。在一家事业单位工作的小李,早早出现在香港街头,手中拿着长长的购物单,每天晚上“战果斐然”。 “我都是直接拿着单子给服务员看,买的东西都是朋友同事叫我带的,他们把年终奖提前让我扫货带回去。 ”小李说。像小李这样的“扫货族”,在香港街头的人流中,不在少数。
随着境外购物人群和消费力的急剧攀升,“中国买家”在国际上名声大噪。圣诞季现已来临,在日本,在美国,在欧洲,在港澳地区,浩浩荡荡、出手大方的“中国买家”震惊着世界。
去年春节前,记者有幸前往日本东京。短短几天时间里,给记者留下印象最深刻的不是异域风情,而是汹涌的中国人流和“狂热”的国内购物群体。在银座街头,时不时就能听到操着南北各地口音的中国人正围着大包小包,兴高采烈地对所购物品品头论足,东京主要商业区内的商店,几乎都放置了显眼的银联卡标志。 “为了让中国游客更顺利地‘掏腰包\’,很多店家聘请中国人作为销售导购,中国导购数量正与日俱增。 ”导游王女士告诉记者。
随处可见的大包小包,随处可见的中国人。中国游客自然也没让日本商家失望。导游告知的数据显示,新宿一带的日本电器连锁店曾有统计,中国游客平均购物单价在4万至5万日元,远远高于日本人。新宿伊势丹的中国店员告诉记者,中国游客出手很大方,堪称“购物之王”。
“这是一群热爱出游舍得花钱的游客。他们强大的购买力,为黯淡的世界经济增添了最亮的颜色。”媒体如此形容中国扫货族,他们所到之处,从奶粉、化妆品、皮具服饰,到钟表、珠宝,都被蜂拥争购,一扫而光。数字显示,2011年,每个中国游客平均在澳大利亚花了4.67万元,在美国花了4.47万元,在法国花了2.36万元。 2012年的国庆黄金周期间,中国银联持卡人在境外交易额同比增长33%。
指尖“血拼”常后悔
“千别不要在‘双十一\’惹老婆生气,否则后果很严重。 ”合肥黄山路一家知名IT公司员工小梁说。
“双十一”正巧是小梁新婚妻子的生日,小梁忙着加班,这下老婆生气了,在网上狂“扫”28件商品,总价近18万元。 “一款佳能相机3万多元。 ”小梁介绍,一件黄金首饰,价值一万多元;一件高档羽绒服近一万元;家电家具全部买齐,连卫生巾都买了好几百元。
不仅在境外购物狂热,扫货族在指尖上的购买力也很惊人。刚刚过去的“双十一”,各大电商促销大战硝烟四起,阿里集团更是谱写了一天350亿元的销售神话。“与其苦挣一年,不如狂省一天”的广告语让网友心智难宁,热血沸腾,用实际行动疯狂扫货来释放自己的购物欲望。 “双十一”,在电商狂轰滥炸的宣传攻势下,变成一个全民疯狂的购物节日。来自淘宝的数据显示,11月11日全天,安徽省消费者在网上购物花费了10.25亿元,位居全国第14位。
“双十一”疯狂购物的战场刚刚打扫干净,“双十二”血拼的硝烟又开始弥漫在空气中。 “心情好时,购物来奖励自己;心情不好时,购物来勉励自己。”丁小姐是一位网购达人,“双十一”后意犹未尽,在“双十二”中又“表现不俗”。
丁小姐在网上扫货扫出了经验,她特意成立了自己的“扫货小分队”。 “扫货小分队”是一个和朋友们一起相互分享、相互推荐靠谱宝贝或店铺的购物交流平台,队友都是她的好友,他们相互把自己在淘宝上发现的好宝贝分享出来,与队内成员共享购物经验,最新折扣信息和交流互动。
尽管很多人在网络“血拼”时下单爽快,体验了秒杀的乐趣,但是在一时的冲动过后,不少人开始后悔,“在网络上买的不少东西,生活中根本就不需要。等快递送上门后,有时候都没有兴趣拆开包裹。冲动是魔鬼,这话一点没错。 ”
促销“陷阱”须警惕
12月15日,虽然天气阴冷,但是合肥市淮河路步行街依然人潮涌动,各大商家使出“浑身解数”招揽顾客。源源不断涌来的购物人群,加入到年末的“扫货”大军中。 “夏装出清2到4折”,甚至“低至两折”“1折起”等活动随处可见。
“只有错买的,没有错卖的。我看了一款新上市的大衣,就等着年末打折季入手,结果发现虽然打了很低的折扣,但是价格并没有降低。”消费者李女士说。此前,她看中了一件大衣,标识上原价是1280元,当时打5折640元。等商家做活动,打2折时,原价一下子抬高到2800元。有些商家在使用“虚假折扣”等手段欺骗消费者,这样的手法已经是公开的秘密。
“正常状态下,服装最多只能打7折。 ”张先生从事服装代理20多年,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般品牌服装经销商的进货价大概在市场零售价的3.5折到4折之间,优秀品牌甚至接近5折,此外,店铺租金、水电费用、店员工资以及装修折旧等支出,要占到营业收入的25%左右。这样算下来,打7折后即便是全部清货,经销商的纯利润也不过在5%-10%之间,这个利润率已经算是低的了。
张先生说,低于3折销售的服装,基本上都是不可信的。要么是经销商在玩价格障眼法,先把原价抬高几倍,然后再打个超低折扣,折后价甚至比实价还要高。要么是积压品或者是残次品,只有这两种服装进货价远比正品进货价低,也才能打出超低折扣来促销。
商场促销如此,网络购物亦然。 “双十一”的促销各式各样,又是打折、又是送券、又是抽奖,让人眼花缭乱,然而很多促销往往设有门槛。最常见的是优惠不能叠加使用;优惠券有消费额和种类限制;抽奖不仅设有门槛,结果还多是“谢谢参与”。
此前有媒体报道称,消费者谢先生看中了一件原价为2499元的皮衣,9月时的促销价是1249.5元,“双十一”之前却恢复了原价。最后“双十一”价格为1249元,仅比之前便宜了5角钱。更有网友发现,“双十一”买的衣服,后来又变成新品上架,只比当天贵了3块钱,但当天声称“原价240元,192元大甩卖全场包邮”。
在如此多的促销“陷阱”面前,扫货族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受任何干扰,以免冲动过后追悔莫及。有专家指出,从社会消费来看,商家密集的推出网络购物节要防止过热倾向。人造节日刺激短期消费无可厚非,但应引导消费者深入、持久、平稳的理性消费,如果盲目消费短期得到助长,未必具有可持续性。
新闻推荐
■ 本报记者 陈婉婉近日,由安徽大学徽文化研究中心举办的“明清契约文书与历史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黄山市召开。来自国内外著名高校的80位专家学者应邀参加,围绕“多视角看明清契约文书与历...
黄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黄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