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文化的“思想库”
■ 本报记者 陈婉婉
近日,由安徽大学徽文化研究中心举办的“明清契约文书与历史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黄山市召开。来自国内外著名高校的80位专家学者应邀参加,围绕“多视角看明清契约文书与历史研究”的主题,在涉及明清契约文书与明清政治、经济、法制、社会、思想、文化和民众日常生活等方面展开研讨。
为了充分发挥智库作用,安大徽学中心自1999年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发起举办此类文化活动,传播弘扬徽文化,精心勾画安徽文化名片。徽学目前已经成为国内外学术界公认的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综合性学术研究领域,徽学研究中心也因此成为安徽省文化强省建设取得的重要成果之一。
2000年至今,徽学研究中心已面向全国公开招标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25项,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6项,这些项目基本上围绕徽州宗族与社会、徽州文化资源利用与保护、徽州文化遗存调查与研究、徽州文书与文献抢救整理以及徽学理论与方法等主题展开,体现了徽学研究中心凝练学术方向、服务地方社会的主题和宗旨。现已出版《徽州宗族研究》、《国家与社会的冲突与整合》和《皖派学术与传承》等学术著作30余部,影印出版《徽州文书》4辑40册,整理出版《徽学研究资料辑刊》8种15册,编辑出版大型学术年刊《徽学》8卷。
自1999年进入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以来,徽学研究中心面向各级政府开展决策咨询服务,及时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为安徽省文化强省提供决策支持。 1999年,徽学研究中心重组以后,安徽大学就与黄山市人民政府签署了全面合作协议。针对徽州文化生态不断受到“开发”式破坏的现状,2007年8月,徽学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安徽省文史馆馆员方利山教授以《设立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刻不容缓》为题,提出关于建立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建议。 2008年1月,由徽学研究中心部分专职研究员参与撰写定稿的《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纲要》得到文化部批准,“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由文化部正式授牌,并启动建设。研究中心还收藏各类契约文书、鱼鳞图册和手抄本等原始徽州文书12000余件,收集徽州家谱300余种,有力地保护了徽州文化,为安徽文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
在徽学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徽学研究队伍建设中,徽学研究中心积极促进科研成果向教学层面转化,不断开发新课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徽学课程体系。安徽大学在硕博士研究生和本科生中开设了《徽学概论》、《徽州文化概论》、《徽州民俗》、《徽州社会文化变迁》和《安徽地域文化》等20多门课程,并向社会提供以徽商研究和徽文化核心价值观等为主题的培训近百次,已经初步建成徽学研究领域的专门人才库和人才培养培训基地。
为了加速徽学研究国际化,徽学研究中心先后主办8次国际或国内徽学或徽学专题研讨会。来自美国、法国、日本、韩国、新加坡以及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和澳门等国家和地区的近百位学者,先后携带课题来徽学研究中心查阅资料,讨论问题,开展合作,直接推动了中外学者面对面的学术交流。由徽学研究中心负责组织的海外徽学研究汉译工程——《海外徽学研究译丛》已于日前启动,让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徽文化了解安徽,热爱安徽。
新闻推荐
2013年,黄山市国税系统深入推进征管改革,不断优化纳税服务,实现了税收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全年组织入库税收收入21.7亿元,首次迈上20亿元台阶,收入总量再创历史新高。国税收入增幅13.8%,比全省平均增幅...
黄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黄山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