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公交车是城市的“流动窗口”,公交车上的文明状况也折射出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本期聚焦省城公交车上一些不文明现象——公交车上探“文明”

安徽日报 2013-12-26 23:28 大字

“抢”……

■ 本报记者 聂扬飞

“往后面动一动,动一动啊!上不来的等下一班吧。”公交车司机喊道,可是人群依然在不停往车上挤,整个车厢就像是塞满了沙丁鱼的罐头。有的乘客勉强挤上车,几乎已到了脸贴门的地步。这是12月23日上午7点50左右,位于黄山路与桐城路交口的129路公交车站牌前的一幕。

由于上车的人实在太多,司机不得不让部分乘客在前门投币后,从后门上车。尽管如此,仍然有不少人没能挤上这班车,只能望车兴叹。一位等车的市民告诉记者,因为是周一,又赶上上班高峰,挤不上车很正常。这位市民表示,每天乘车就像打仗,没有人会去排队,也很少有人会照顾老人和孩子。

在车站等了大约20分钟,又一辆129路缓缓驶来,等车的人流已经开始提前移动,人群中两个年轻人一边“奋力”超过身前的一位老年人,一边招呼着对方,“快点快点,再赶不上就要迟到了。”身边的人对年轻人的行为颇有微词,不知是谁在人群中抱怨说“挤什么挤啊,注意点啊。 ”

记者夹在人流中,几乎脚不沾地地挤上了这班车。车上座位早已坐满,不少乘客在过道里抢占各自的有利地形,相互间免不了有推搡和言语上的纠纷。个别人甚至坐到了驾驶座旁的引擎盖上,司机连忙劝阻。

驾驶这班车的司机告诉记者,车上经常有老年人和年轻人因为抢座或让座吵架,甚至动手打架。前几天就有一名青年上车后急着要占座,嫌前面一位老人走得太慢,使劲推了一把,老人差点摔了个大跟头,双方当场就吵了起来,车上当时乱成一团。

“扰”……

■ 本记记者 汪国梁

12月23日上午9时许,记者在合肥市经开区明珠广场附近的柏树郢公交站,登上一辆18路公交车。此时已过上下班高峰期,这辆从滨湖新区开往政务区的车上,并不拥挤,乘客上下车时也较为有序,并无争抢现象。但一进入车厢,记者立刻闻到一股刺鼻的韭菜味,混杂着油腻和鲜肉的味道,弥漫在空气中,令人恶心。 “循味”望去,车厢中后部,数位乘客正用透明塑料袋包裹着早点,吃得有滋有味。

由于天气寒冷,车窗全都紧闭,异味根本散不出去。车厢内不少乘客紧皱眉头、捂着口鼻,但并没有人向吃早餐者提醒或表示抗议。吃早餐的乘客也就自顾自,对周围人的反应浑然不顾,有的乘客手中还捧着饮品,随着车辆的晃动摇摇摆摆,真让人担心一不小心泼洒出来。

“爸爸,快看大象。 ”“那不是大象。 ”车行不远,一个稚嫩的童声传来。记者扭头一看,一位约摸四五岁的小男孩,正兴奋地望着路边广告牌上的大幅图画,问这问那。一开始,男孩声音较低,但逐渐越来越大,而坐在旁边的父亲并未提醒孩子要降低音量。

就在男孩还在不停大声说话时,一阵电话铃声响起,一位乘客接起了电话。显然,接电话的乘客同样未意识到公共场合讲话应尽可能小声,而是肆无忌惮地嚷嚷着。“这个时候还好点,要是上下班高峰期,人多拥挤加上喧闹,真让人心烦意乱。 ”经常乘坐18路公交的市民张女士抱怨。

“脏”……

■ 本记见习记者 李浩

12月20日上午9时许,记者乘上一辆150路公交车。上班早高峰已过,车上零散地坐着七八位乘客。在公交车快要驶进合工大新区站时,坐在车厢中部位置的一位老大爷,随手将捏在手里的一张彩色宣传单扔在了地上,汽车到站停稳后起身下了车。

下午3点50,记者乘上一辆149路公交车,地上一片狼藉,散落着瓜子壳、食品包装袋、卫生纸、玩具包装等垃圾。后排座位上,一名小学生撕开袋装糖果,将糖果放入嘴中,包装袋被随手丢弃在了脚下。一名站在靠窗位置的黑衣男子正咀嚼着口香糖,他打开车窗,将口中的口香糖喷吐出窗外,随即关上了车窗玻璃,若无其事地坐在原位。

汽车到站后,记者从中绿广场站下车,在穿越两个站牌之间时,突然几块橘子皮从天而降,险些落在身上,记者抬头看见一辆801路公交车上,后排靠窗位置有一名20岁左右男子正在剥橘子皮,并将剥好的橘子皮从车窗扔出。汽车呼啸而过,留下一地橘子皮和躲闪不及的路人错愕的眼神。

公交车司机周师傅每次到达终点站都会将车厢清扫一遍。 “每次清扫都会从公交车上清理出大量的垃圾,尤其是在早晚高峰的时候最多,如果乘客把垃圾塞到座椅缝、窗户和玻璃之间的缝隙里,很难掏出来。公交车也是乘客们的空间,乘客爱护公交车的卫生,也是给自己一个好的乘车环境。 ”周师傅告诉记者。

新闻推荐

徽文化的“思想库”

■ 本报记者 陈婉婉近日,由安徽大学徽文化研究中心举办的“明清契约文书与历史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黄山市召开。来自国内外著名高校的80位专家学者应邀参加,围绕“多视角看明清契约文书与历...

黄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黄山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