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民乐、声乐、舞蹈,安徽省第十届艺术节的开场项目博得掌声——夏日舞台“小夜曲”

安徽日报 2013-08-02 00:35 大字

■ 本报记者 晋文婧/文

吴文兵/图

舞者的身段像精灵,歌者的情绪感染人,演奏家的曲子会说话……第十届安徽省艺术节从7月底将一直持续至11月,民乐、声乐、舞蹈三大重要赛事炎夏时节先声夺人。这场艺术盛宴,令人惊喜,值得期待。

7月27日晚,当安徽艺术剧场外小广场上热闹的广场舞还未结束,剧场内的舞蹈专场决赛序曲已经奏响。变幻的灯光下,演员们挥汗如雨;明快的曲调中,景中人如痴如醉。姑娘们舞出了水的盈动和鱼儿的欢悦,一曲《水欢鱼跃》瞬间绽放华彩。随后,《兰花嫂》俏丽登台,在板鼓、铜锣等传统音乐元素的伴奏下,兰花嫂的活泼俏皮打动了观众。舞蹈《神香》演绎出神秘的藏地风情,年轻的男演员们把舞蹈力与美诠释得十分到位。与群舞相比,独舞则更考验舞蹈演员的功力和细腻的情感表现力。 《花鼓佬》温暖感人,深情表现一个花鼓灯艺人的人生。《三毛》则将旧社会流浪儿童被奴役、被凌辱的悲惨遭遇展现得淋漓尽致。 《庭院》则像是娓娓诉说一个徽州女人的故事,一把扇子遮住一片天,一个眼神传递一片痴心。这场决赛共有18个作品同场比拼,不过在观众看来,这些专业的表演艺术性和观赏性俱佳,无论谁拔得头筹,所有的作品都值得尊敬,无论是灯光、造型还是配乐、编排,都可圈可点。

作为第十届艺术节专业艺术活动的开场项目,除了48个舞蹈,还有67名民乐演奏员、108名歌手与省城观众见面。

声乐赛场不仅选手多、职业身份各异、演唱形式多种多样,而且选手相对年轻。他们不仅有来自专业院团的职业歌手,高校、中学教学一线的老师,还有来自军校的军旅歌手;在演唱上不仅有女声三重唱、男生小合唱还有男女声二重唱等多种形式。除此以外,在比赛中,更是涌现了一个演唱本土原创歌曲的热潮。如《天下黄山》、《最美太平湖》、《江南江北我的家》、《桃李芬芳的时候》、《水姑娘》以及《桃花潭的故事》等原创歌曲,尤为耀眼。歌手们以丰富的情感和美妙的声音唱出了山美、水美、人美的大美安徽,唱出了自己的安徽梦,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分为美声、民族、通俗三种唱法的声乐比赛,集结了各种“好声音”,为原创歌曲叫好的同时,观众也能听到《图兰朵》咏叹调,听到《再唱山歌给党听》等这样的中外经典。同样喜爱唱歌的市民胡凯认为,选手们的专业才华和精彩表演,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同时给同行和观众提供了一次难得的观摩提升的机会。

丝竹有新意,弦上奏雅音。民乐比赛蔚为大观,管乐、弦乐、弹拨乐,涉及笙、笛子、唢呐、二胡、古筝、扬琴、柳琴、琵琶等多种乐器齐上阵,21支参赛作品进入决赛。省艺术研究院的沈梅认为,丝竹管弦使人如沐幽泉,如听寒松。充满浓郁晋地风格的经典笙曲《晋调》一鸣惊人,时而悠扬时而激越的乐曲声响彻整个音乐厅。以西北地区质朴豪爽民风为特点的《关中情》,既兼高雅之风又不失民间俗美,表现陕西和关东地区人民质朴、深沉、乐观、豪放情怀,格调清新,颠覆了以往人们对唢呐音色的固有印象。结合大提琴、中提琴等西方乐器的笛子独奏《深秋叙》,描摹了一幅发人忧思的秋日图,仿佛一位历尽沧桑的老者,在秋风中将一生的悲欢离合娓娓道来。弦乐类最出彩的作品是《导板与流水》,它将现代二胡高难度技巧与京剧元素相结合,既保持了二胡传统的风格性韵味,又极大地丰富了二胡的演奏技巧。评委曹效建认为,此次比赛的总体水平比九艺节时提高很多,尤其是一些青年选手,充分地展示了自己令人刮目相看的实力。

不拘泥于专业和非专业的划分,吸纳各个层次艺术人才积极参与,敞开艺术之门,迎接普通观众的观看和点评,这正是艺术节强调“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的意义所在。本栏照片均为十艺节舞蹈比赛现场。

新闻推荐

黄山国家森林公园与加拿大班夫国家公园结成友好公园

日前,安徽省黄山国家森林公园与加拿大班夫国家公园缔结友好公园。这是中加双方结好的第一对国家公园。班夫国家公园创立于1885年,是加拿大首个国家公园,也是全球最受欢迎的国家公园之一,拥有丰富...

黄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黄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