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黄山区多村创新“三资”开发方式领办合作社带动村强民富

安徽日报农村版 2011-11-04 12:30 大字

本报讯 经营性收入136万元,上交村集体65000元,每股返还社员红利1732元……这是祥符林业专业合作社近日交出的漂亮成绩单!记者日前在黄山区采访发现,该区多村以集体资金、资产、资源为依托,领办合作社并吸纳农户入股,不仅壮大了村集体实力,农民也实现增收。

“村里的林场造于上世纪70年代,已经砍伐了4茬,基本上没了收益,处于‘休眠\’状态”,说起过去村集体的500亩山林,祥符合作社理事长王春龙感慨万千。 2008年,永丰乡文祥村以500亩集体林地领办了祥符林业专业合作社,同时吸纳152户林农自愿入股,每5亩为一股,合计入股杉木林、毛竹林面积2285亩,由合作社统一经营。三年下来,合作社共获得经营性收入136万元,上交村集体65000元,提取公积金、公益金和生产基金16万元,每股返还社员红利1732元。 “林农坐在家里就能分红,每股收入还比以前增加了两三百元”。

和文祥村一样,甘棠镇庄里村的70多亩山地过去收益也不好。2007年,村里成立了蔬菜苗木专业合作社,采取“生产在户、服务在社”的方式,引导农户发展高山蔬菜、特色经果林等作物,并为广大社员提供购种、施药、专家培训、市场信息等多项服务。“村里和社员按四六分成,预计三年后每年可以为村集体增加收入20万元”,作为理事,刘日红十分看好合作社的预期收益。

同样是那片山林,前后效益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变化呢? “合作社走的是规模化、专业化经营的路子,而且还有严格的章程约束,制定了监事理事、财务管理等多项制度,既避免了过去集体经营管理不善的弊端,也解决了一家一户分散经营效率低下的问题”。王春龙说,合作社成立后,建立了专业的栽植、抚育、防护队伍,请专家进行低产林改造、选育树种,通过招投标的形式组织砍伐和销售,实现了利润的最大化。同时,还以合作社为主体,向上争取了38万元的项目资金,用于林间道路建设以及林区改造。而在耿城镇辅村村,依托今年成立的裕丰经果林种植专业合作社,村里发展起了特色经济,与一家硒谷公司签订了富硒葡萄开发协议,由公司派员进行技术指导,并统一宣传、收购,收购价比去年提高了30%以上。

“村集体领办合作社是实现村资产资源增值保值的有效抓手”,黄山区农委党委书记、副主任高昆发介绍,为促进合作社建设,该区将其纳入各乡镇新农村工作目标管理,年终由区农委牵头,对全区合作社发展情况、注册登记以及自身规范情况进行考核验收,考核结果作为乡镇领导班子政绩,并对先进合作社进行表彰。

(本报记者 程茂枝)

新闻推荐

徽州区农民种苗木不愁钱

被誉为“绿色银行”的苗木产业,从2002年起,开始在黄山市徽州区潜口镇发展,目前该镇拥有一定种植规模的农户就有30多户,种植面积达800多亩,苗木产业已成为该镇主要产业之一。为扶持苗木产业发展,使其逐...

黄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黄山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