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活力驿站浸润匆匆过客

安徽法制报 2011-06-23 00:29 大字

见缝插针、敲响警钟的安全文化,别出心裁、寓意深远的文字文化,饱含诗韵、气象万千的站点文化,博大厚重、琳琅满目的安徽文化,纷繁点缀总站的另外一面,分明镶嵌着基层窗口行业普通共产党员群体、身背全国“工人先锋号”光荣团队的群像。经历文化的洗礼,如今的总站已不再是简单的客流集散地,华丽转身,一座文化驿站傲然挺立。

诗意旅途轻松度过

传统文化、现代文化,安徽区域、客运企业,这些本来自成一体、散落的元素,却在总站消融了边界,达到完美的契合。不必惊讶,漫步总站,一切便有了答案。

进入总站候车大厅,十根贴有音同字不同“境”字的柱子最先印入旅客眼帘,渐次出现的分别是“境、敬、净、静、警、谨、竞、劲、精和景”。其中的每一个字都暗含着总站人的日常服务准则,也包含着博大的人文精神。无怪一位走南闯北的美籍作家来总站乘车时,见到十根柱子后,也被十个“境”字深深吸引,在把每一根柱子细细看完后,他赞叹道:“这是我见过的最特别的十根柱子,总站也是我到过的最有文化品位的汽车站,走过你们的候车大厅犹如轻风拂面,感受到了文化的熏陶,你们不简单! ”

同样“不简单”的还有安徽文化长廊、站点文化、以及安全文化。“一去二三里,抛锚四五回,停车六七次,八九十人推”,近乎调侃的诗句,传神地描摹了当年公路客运的窘状,令旅客捧腹的同时,也透出公路客运发展筚路蓝缕的艰辛;“八里景秀忘返客,闻香下马醉高炉”,涡阳、颍上标志性的特征,在诗句中巧妙地表现出来,让外地旅客身在车站就对目的地心生神往之念,也激发着返乡旅客对家乡的热爱。一幅幅徽风皖韵的展板、一段段安徽风土人情的文字、一句句轻松诙谐的警醒标语,旅客沉浸其中,不知不觉中度过了乏味焦灼的候车时间,玩味咀嚼中,一段诗意旅途顺势开启。

今年6月3日,中国交通企业管理协会秘书长王诗杨第二次到总站视察,他对总站的文化交融给予了高度评价,“合肥汽车客运总站充分地将传统的中国文化和徽文化同交通运输企业文化联系起来,走在了安徽同行业的前列,做得很有特色。 ”

风云际会,界首光武、八公山麓、淝水旧址、三国故地——一个个饱含历史意蕴的地名在这里融会生辉;群贤毕至,老庄、华佗、曹操、商汤、淮南王——一位位璀璨于中华人物长廊的先哲贤达在这里诠释厚重。

微笑滋润焦躁怒吼

6月7日上午,今年端午节假期结束后第一天上班,总站导乘台的姑娘袁琳正在笑盈盈地迎接来往旅客的咨询。突然一位中年男子急匆匆地挤进来,大声吼道:“喂,到黄山的车几点走?”周围的旅客皱了皱眉头。袁琳笑着回答:“您好,我们站没有去黄山的车,请到东站乘车。”男子不耐烦了:“怎么回事?其他车站的人告诉我到黄山的车在这里,我好不容易打车赶过来,你却说没有,我不是白跑了嘛!”袁琳再次微笑着告诉他:“对不起,先生,您可能是把东站听成总站了,请到门口坐152路公交车到汽车东站下车。”袁琳的友善与谦和让男子自觉失礼,离开导乘台时他轻轻地丢下一句:“刚才是我太急了,对不起!”

两次怒吼,两次微笑以对,最终换来一个真诚的道歉,更赢得一名旅客对一个车站的敬意。袁琳的淡定从容,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系统的员工培训,以及总站严格的要求。每天早晨上岗前的殷切叮嘱,每天中午交接班时的服务自评,每月“微笑之星”的激烈竞选,让“微笑服务”从要求成为自觉。

此外,成立一年多的职工之家也是总站员工向旅客提供优质服务的后勤保障和员工心灵的滋养地。在这里,没有职位高低之分,员工可以暂时抛却肩上的重担,忘记遭遇的不快,或沉思遐想、畅游书海;或楚河汉界、陷阵冲杀;或推举杠铃、挥汗如雨;或一展歌喉、翩翩起舞……

不仅仅面向员工,总站这个大家庭还为司乘人员敞开了家门。同步开放的“司乘之家”,不仅为司乘人员创造了一个良好的休息环境,还配置了专门的工作人员提供服务。跑阜南专线的车主小王就很享受在司乘之家的闲暇时刻。以前由于种种原因,小王对总站的规范管理持有强烈的抵触心理。直到去年8月,小王第一次走进司乘之家,迎面而来的清凉和工作人员真诚的微笑,立即驱走了他的烦躁。今年2月,因为协助总站工作人员帮助一名旅客找回10万元现金,小王还收获了一面锦旗。当小王从旅客手中接过锦旗时,他随即转身向一旁的站务部二大队队长阎波说了声:“谢谢你们!”

爱心伴随天涯旅人

近日,一份沉甸甸的荣誉——全国工人先锋号,落在了总站“旅客之家”团队上。一个仅有三名党员的团队,摘得了这份由中华全国总工会颁发的荣誉,外人也许有些质疑,然而对于某些旅客来说,这早已是情理之中,实至名归。

去年6月底,总站原来的“特殊旅客候车区”更名为“旅客之家”,钱际华、徐来翠、郭庆红,三名优秀的共产党员组成团队,开始向有需要帮助的旅客提供服务。舒适的座椅、欢娱的儿童乐园、温馨的母婴室、免费的行李车以及流动的党员号服务车,凝聚着拳拳爱心,演绎着一个又一个感人的故事。虽然故事里的主人公早已被客车带到了遥远的地方,但那短暂接触留下的温暖回忆,却注定不会转瞬逝去。

2010年10月18日,一对双目失明母子引起了钱际华的注意。他们徘徊在车站的售票大厅,似乎想买票,却迟迟不到指定的窗口。钱际华上前询问,原来这对失明母子来自广德农村,此番来合肥是为了给孩子治疗眼睛。不想,花完了身上所有的钱,想回家已身无分文。钱际华当下决定和班组成员一道承担母子二人的路费。几个小时后,当平安到家的母子二人打来电话表示感谢时,钱际华等人悬着的心才悄然放下。

在正式命名的200多个日子里,“旅客之家”帮扶老弱病残孕等特殊旅客3500人,资助旅客购票、购买食物、赠送衣物等金额共计1万余元。一位来自北京的老党务工作者,在默默观察党员号服务车两个多小时后,在留言簿中写道:“谁说雷锋不在了,雷锋就在我们身边,你们的表现让我看到了希望。 ”

当厚重的历史沉淀与鲜活的艺术创新,如同绵绵丝雨洒满驿路山水,喧嚣与骚动的车来人往中,曾经涩然焦裂的土壤尽承甘露。总站人在这片通达八方的小天地,担当起润物无声的和谐重任,触摸着中国文化的根系,向世人展示真诚的微笑和贴心的服务,迸发永不枯竭的生机活力,拓展和延伸着文明的阔远纵深。

新闻推荐

黄山:灯箱查安全

自即日起至7月25日,黄山市开展灯箱和楼宇广告消防安全专项整治活动。对于检查中发现灯具、线路、外饰材料老化、损坏的,要责令及时更换;对于检查中发现影响通风排烟、安全疏散等火灾隐患和消防违法...

黄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黄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