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老式军车、手摇式电话机、电影胶片机“收藏狂人”淘来不少“好宝贝”

安徽日报农村版 2010-10-29 13:09 大字

老式军车、电子管收音机、手摇式电话机、电影胶片机……这些上世纪20年代到70年代的“古董”几乎都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近年来却成为收藏爱好者的“新宠”。省城合肥就有这样一位 “收藏狂人”杨承愉,房子里摆满了这些“老家伙”。

合肥首版收音机

杨承愉收藏的收音机有十几台,但最让他自豪的是,是省城合肥自主生产的首批电子管收音机。“1957年合肥无线电厂‘黄山\’牌试制产品,首版仅200台,全手工木制,底部还刻有制作者的名字。 ”现在市面上完好保存的已经为数不多了,而杨承愉保存的这台老“黄山”却依然可以正常收听。杨承愉打开收音机开始搜索频道,果然调频开始工作,声音还比较清晰。

杨承愉家收藏的收音机除了合肥本地产的,还有一台1969年上海制造的“凯歌”牌,上面写有毛主席和林彪的双语录。 “因为其特殊的生产年代,留存于世的很少,也很有意义。 ”

另外,杨承愉还收藏了几台军用手摇电话机,基本都是国产仿苏联制造的,生产于上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在另一间房,则存放了14台老式胶片机和近200多部胶片带,16毫米到35毫米的都有,很多朋友都喜欢到他家来看老电影。 “以后如果能建立一个会馆,我准备开辟老电影周,利用专门的时间播放这些老电影,免费对外开放。 ”

老式军车依旧勇猛

在杨承愉众多的藏品中,最吸引人的则是楼下摆放的老式军车。一台牌号为“安徽01 04919”的“军挎子”尤为显眼。 “这是1968年国产的长江750,现在看来虽然技术比较落后,但制造工艺非常扎实,我经常还骑出去溜溜。 ”

在楼下的8台军挎子中,居然还有 一 台 牌 号 为48101的 “宝马”。“这是德军作战车,得来之后进行了翻修,这台车劲头很足,虽然只能跑80多码,但上面站个7、8个人完全没问题。 ”杨承愉说。

军挎又称 “挎子”或者“边三轮”,是一种带有“斗子”的三轮军用摩托车。它们虽然退出了部队装备的历史舞台,但是关注度却一点没减少。据说,杨承愉是安徽省军挎藏量最多的人。 “军挎是男人的坐骑,不骑不知道,一骑甩不掉。 ”杨承愉说。一踩军挎油门,他奔驰起来虎虎生风;除了正常的上坡下坡,拐弯时的甩尾和双轮侧骑更是勇猛得剽悍至极。正因为军挎的这份“豪情”,杨承愉的不少朋友甚至在结婚时,都用他的军挎作为自己的迎亲车队。

“我和合肥市汽车摩托车协会的朋友们收藏军挎,是为了保护和延续军挎的历史文化。虽然它们已退出历史舞台,但他们曾立下过汗马功劳,人们不该忘记。 ”杨承愉深情地说。

搞个展览会是心愿

杨承愉出生于1969年,玩收藏已经有16年了。他告诉记者,家里的这些宝贝,大多都是从一些离退休老干部手里“淘”过来的,还有部分是和收藏界的朋友“交换”而来,自己花钱去买的实际上很少。

“好东西是可遇不可求的,很多老干部对自己的收藏呵护备至,但年纪大了没精力照顾,也希望能把这些收藏传承给有心人,所以一定要有耐心和诚意。 ”谈到收藏的经验,杨承愉说。

为了保护这些“宝贝”,杨承愉要花大量的时间精力来维护,擦洗,上油,打气,有些还要经常拿出来用用,防止上锈。 “我一不抽烟,二不喝酒,玩这个完全是业余爱好。 ”

至于这些收藏到底值多少钱,杨承愉讳莫如深。他只是向记者透露,几年前就有人花28万买他的一辆军车,被他一口回绝。 “如果可以的话,我倒是希望能搞个展览会,把我的收藏实物陈列出来,给大家观赏、把玩。 ”

“很多东西都讲求缘分,说不定哪天我就把这些收藏全部转让了,但前提是对方有正当的动机,不然,这样辛辛苦苦保存了几十年的宝贝就毁掉了。 ”杨承愉说。

本报记者 曹荣

图为杨承愉驾驶“军挎车”驰骋合肥街头。

新闻推荐

增加就业岗位多贷款优惠幅度大屯溪行扶持小企业力度大

屯溪行扶持小企业力度大

黄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黄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