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倦不息 魏红武
由于学习、工作地变动较多的原因,我经历了很多次的搬家。但每次搬家后,不论屋子简陋还是宽敞,我必要立做的事就是把由著名书法家孙剑铭(司徒越)先生为我题写的草书立轴“不倦不息”挂在我的床头。
说起司徒越先生为我所书的这幅床头立轴,还有一段往事可忆。1976年,我大学毕业后回到淮南机床厂任技术员。工作之余,我喜爱涉猎诸多文史古籍。一天,读到董必武传记文章中提到董必武给自己立下过一个规矩,就是不疲倦不上床休息,并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不倦而息是懒惰。1978年元旦时回寿县,我去家父挚友孙剑铭大伯家拜望,聊到最近看的一些书,我就说了这篇关于董老的回忆文章,并说对“不倦而息是懒惰”一句话感触尤为深刻。孙大伯说:董老能有如此大的学问,天资之外,勤奋是一个重要原因。把不倦而息视为懒惰,确实不是一般人的见识!我想自己天资不高且该读书时又无书可读,以后唯有勤奋可以弥补这些不足。因此,就请孙大伯为我书写“不倦不息”四字,以便挂在床头,勉励自己。(当时宿舍内无书桌,看书写字只能在床上)孙大伯欣然应许,并让我过春节时来取。就这样,我在那一年春节回家时拿到了这幅字。“不倦不息”四个字之后,落款是“红五同志嘱写此四字作为床头铭 越”。其中“红五”是我上中学前的名字。而“同志”一说不过是当年那个“革命化”年代的时尚称呼,当时自己也未在意。后来看了一些关于孙大伯的文章,谈及他每天常常长时间伏案,不是读书就是写字或是写作。我想,“同志”一说用于此可能是他也以“不倦而息是懒惰”自勉吧,这也是揣测而已。或许只是当时觉得我长大了,条幅又是挂在宿舍这样写正规一点吧。
从此,这幅字就一直挂在我的床头,鼓励我不要懒惰,勤奋学习。记得1980年备考合肥工业大学管理工程研究生之前,每天晚上都读书至深夜。有时困意来袭,看到了床头这四个浓墨大字,就起身活动一下,再继续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1980年9月,我如愿被录取了!当时,由于研究生很少,两人一个宿舍,还配备了书桌。我在宿舍的床头又挂上了此幅立轴。我的室友是一个有家室的合肥人。他听了此幅字的故事后说,我也订个计划。家中如果没有什么事,每周只在周六下午回去,周日晚上就回来陪你“不倦不息”。1981年暑假,我在寿县待了一个多月,就常去孙大伯家和老两口聊天。当他知道我宿舍比较宽敞后,又为我写了一个:“业精于勤”的横幅。
据孙大伯的次子以檬介绍,孙大伯一生有记载的书作有五千多幅,但写作床头铭的目前所见仅两幅。一副是他自书题为“床左铭”的“自以为非”篆书横幅,一副则是为我所书“不倦不息”的草书立轴。孙大伯为自己写的“自以为非”的篆书横幅挂在他的卧室的山墙上。我当时对篆书不大认识,就没有特别在意,不过还是对孙大伯把这幅字称做“床左铭”感到有趣。直到老人去世后,才在一篇纪念文章中了解到孙大伯对此横幅内容的解说。当时,我就想,每天睡觉前反思自己做的不到、不足、不妥之事,基本上和“每日三省吾身”相契合,此乃君子修为也!“不倦不息”只是勤奋,而“自以为非”则是修身。年轻人学习也好,工作也罢,勤是入世必须要做的功课之一;而“自以为非”的精髓则是:这样做不好或不够好,有没有更好的……它是一种哲学思维,更是一种对至真、至善、至美的追求。它是人一辈子需要做但又不易做到的事。看此幅字的释文,是庚申(1980年)岁末所写。那时的孙大伯,在书法上已成大家。此时,书此条幅自警,更见其谦逊、睿智的品格和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从那时起,每看到“不倦不息”的“床头铭”,就自然而然地想起“自以为非”的“床左铭”,也就自然而然常常地“三省吾身”了。
图为司徒越先生题写的“不倦不息”
新闻推荐
地下“采砂协会”控制非法采砂“行业” “靠水吃水”涉黑案团伙覆灭记
“靠水吃水”涉黑案团伙覆灭记
寿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寿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