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葫芦“串”出的美好生活 本报记者 刘银昌

淮南日报 2018-05-09 10:37 大字

靠着一手制作糖葫芦的绝佳手艺,杨再金的糖葫芦成了寿县小甸镇妇孺皆知的美食,成了人们美好的记忆和享受。短短的几年,杨再金走上了发家致富的道路,彻底摆脱了贫困。

“远近乡邻都知道我的糖葫芦,我最多的时候,一天能卖600多串,1000多元,我家2017年底就脱贫了。”5月6日,记者见到杨再金时,他刚从水田里回来,穿着雨衣,赤着脚,头上带着矿灯,手里拎着水桶,向记者展示他刚刚捕捉到的两三公斤蚂蝗,“今天,这些蚂蝗能卖200多元。”

杨再金是寿县小甸镇杨圩村上郢组的村民,几年前,他妻子由于精神上有些障碍,丢下他和年幼的女儿,不知所踪。他的父亲杨传育是位老军人,母亲付传莹丧失劳动能力,家里有12亩土地,生活拮据。2014年,杨再金家经过精准识别,被确认为享受国家标准扶贫政策的贫困户。

去年5月,市委政法委扶贫工作队入驻该村后,帮扶责任人和驻村工作队经常入户走访,针对杨再金家实际情况,精准落实了各项帮扶措施。现在,他的父亲杨传育每月享受到军人定期生活补助495元;减免了一家4口每人每年180元的新农合筹资;安装了3000瓦光伏,每年收入3000多元;3亩鱼塘每年的收入也在1万多元;女儿上学,每年能享受到300元的补贴;每月能享受到10度电的补贴。

杨再金有一手父亲传给他的制作糖葫芦的秘籍,为了提高制作技艺,他跑遍了淮南周边制作糖葫芦的作坊,虚心学习,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制作技艺。精选山楂,细熬冰糖,各种原料精心配比,酸甜爽口。只要天不下雨,杨再金在每年的8月至第二年的4月,每天都要做糖葫芦,父亲帮他串串,然后上街叫卖,双庙、小甸、李山等处的大街小巷都能听到他的叫卖声,他的糖葫芦很是抢手,每年收入达20000多元。

杨再金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还独辟蹊径,有着一般人看不上、也不愿意干的副业——捉蚂蝗。蚂蝗是一味中药材,新鲜的潮湿蚂蝗一般都在100元一公斤,晒干后,价格更高。杨再金细心研究蚂蝗的生活习性,掌握天气变化,只要一下雨,他就准备工具,一只水桶,周边涂抹上牙膏,防止蚂蝗溜掉和叮咬,带上矿灯,穿上雨衣,一晚上能捉四五斤。

采访结束,在送记者离开时,杨再金特意带领记者围着他的房前屋后看了一遍他栽种的山楂树。“这些山楂树今年就可以结果了,今后,我要用我种的山楂制作糖葫芦,把杨氏糖葫芦产业做大做强。”说到今后的发展,杨再金信心十足。

新闻推荐

房产中介收取“号头费”购房不成法院调解返还

晨报讯因房源紧张,需额外支付“号头费”才能购得房产,是当下房产市场的一种不正常的现象。近日,寿县法院新桥法庭调解了一起因“号头费”产生的争议,收取“号头费”的房产中介退还了价值2万元的“号...

寿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寿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