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扶贫“小”信贷撬动脱贫“大”杠杆 本报记者 张 静 本报通讯员 熊文田

淮南日报 2017-07-07 11:31 大字

“看体型,圆润饱满;听声音,清脆悦耳。这样的西瓜就熟了,甜份够,口感好,好卖!”6月26日清晨,记者踩着湿重的露水,踏着田埂,高一脚低一脚地走进寿县涧沟镇菱角村瓜农陈具矿的瓜地。

陈具矿已经在他的西瓜大棚里忙起来了,他要赶在太阳升起来之前,摘满2车“8424”西瓜,拉到市场上去,赶早市。“多亏了去年4万块钱扶贫贷款,我才能建起这20个西瓜大棚。”

前些年,陈具矿由于妻子患重病加上孩子上学,成了贫困户。眼看身边很多人种西瓜发家致富了,陈具矿也想试试,却苦于没有资金。去年秋天,镇村干部带着寿县农村商业银行的放贷员,上门宣传免息扶贫贷款政策。这让陈具矿看到了希望,他凭着一张村里开具的贫困户证明,只用了3天时间,就从银行领到了4万元扶贫贷款,架起了大棚,走上了脱贫路。

作为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和大别山连片特困地区片区县,寿县有着72个重点贫困村13万多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贫困人口基数大、分布广。面对众多有劳动能力、有创业意愿的贫困户,寿县为有效发挥地方涉农法人金融机构金融扶贫主力军作用,推动寿县农商行根据国家、省、市及各级人民银行等部门关于金融***工作的要求,制定***五年规划,实现扶贫小额信贷“应贷尽贷”,充分发挥金融活血功能,培育扶贫产业发展壮大,激发贫困户脱贫的内生动力,以“扶贫小额信贷+”模式助力贫困户脱贫。

“为了金融扶贫工作更加有序开展,银行制定了信贷扶贫五年计划,即从2016年起,5年内共安排专项信贷扶贫资金计划3亿元。其中2016年安排专项信贷扶贫计划5000万元,以后每年净增10%。”寿县农商行负责人介绍,2016年,他们利用政策支持,申请获得了人民银行扶贫再贷款3000万元,用于发放***贷款。

“今天为大家发放1000元的利息分红,剩余的分红年底发放。”位于瓦埠镇的金源食品正在为60户贫困户发放贷款利息分红定金,这是今年创新金融扶贫贷款发放的新模式。

在保持原有直接发放扶贫贷款模式情况下,寿县大力推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贫困户”分贷统还模式,即建立新型经营主体和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由贫困户申请贷款、新型经营主体统一使用、统一经营管理、统一偿还本金,这一新型模式有效地加快了贫困群众增收脱贫步伐,有力地开创了扶贫工作新局面。截至2017年5月31日,银行累计发放扶贫贷款4090户,余额达到18212.5万元,较上年末净增13103.9万元,充分助力地方政府开展脱贫攻坚,为广大贫困户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金源食品是一家专业从事食品加工的规上企业,今年利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贫困户”分贷统还模式,60户贫困户以小额扶贫信贷资金入股企业,获得保底分红收入,同时,贫困户优先在入股企业就业,获取劳务收入。企业获得300万信贷资金扩大生产,贫困户拥有每年最低3000元保底分红和优先就业权利,互惠双赢。

“扶贫小额信贷+特色产业”助力贫困户脱贫。重点支持贫困户发展特色种养殖业,增加家庭收入。涧沟镇的龙兴种植合作社是“巾帼脱贫行动示范单位”,带领10余户贫困户结对借用寿县农商行扶贫小额信用贷款61万元,从事秋葵等特色农业种植。有了扶贫小额信贷的支持,龙兴种植合作社规模得到扩大,产品通过电商渠道销售,贫困户实现脱贫向致富转变。

【记者手记】信贷“小”支点,撬动脱贫“大”杠杆。寿县积极践行金融扶贫,既注重制定切合实际需求的扶贫规划,制定扶贫工作考核机制,又注重在实际工作中减少流程环节,让贫困户从知晓到相信扶贫贷款是真正为农民着想,最后体验到扶贫贷款办理发放便利,没有增加他们的财务负担,真正体现出***、精准脱贫的责任担当。虽然开展的是农商银行的自身业务,但贫困农户感受到的却是党和政府的脱贫、帮扶温暖,他们从心底里感到基层干部是真正为他们做好事、解难事、办实事,脱贫效果明显。

新闻推荐

患病老人求赡养 父母恩情勿轻忘

本报讯(通讯员张红顾正明)赡养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子女的基本义务。近日,寿县人民法院正阳法庭审理了一起赡养费纠纷,法官用一纸判决保护了老年人的合法权益。本案的原告张某是一名刚年满60...

寿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寿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