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发祥地是咱脚下的淮南
本报记者 李钧
“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最高兴的莫过于淮南人。
因为,“二十四节气”的发祥地是咱淮南。
二十四节气的由来
节气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 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用于指导农业耕种。
对于节气,中国人当然并不陌生,因为这是融入民族的文化传承,然而如今又有多少人能准确说出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并能了解其中的丰富内涵?“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人在长期的农耕实践中创设的,由于历史上我国的主要政治、经济、文化、农业活动中心多集中在黄河流域、淮河流域、长江流域,二十四节气也就是以这一带的气候、物候为依据建立起来的。
东亚传统夏历(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分别根据日、月的运行制定:月的部分是以朔望月为基准确定的,岁是以回归年(太阳年)为基准确定的。阳历每回归年约.天,二十四节气据此而划分。
早在东周春秋战国时代,汉族劳动人民中就有了日南至、日北至的概念。随后人们根据月初、月中的日月运行位置和天气及动植物生长等自然现象,利用之间的关系,把一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并且给每等份取了个专有名称。到战国后期成书的《吕氏春秋》“十二月纪”中,就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个节气名称。这八个节气,是二十四个节气中最重要的节气。标示出季节的转换,清楚地划分出一年的四季。
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在《淮南子·天文训》中即可见其名称,汉武帝时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编入历法。作为传统历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十四节气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同时,二十四节气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讲述气象变化的同时,也在讲述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更是在讲述人类生存的基本法则。人们总是在时间的交替中生活,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改变着,因此,了解二十四节气知识,对于传承中华文化、服务百姓生活无疑有着重要意义。
《淮南子》与二十四节气
说淮南是“二十四节气”的发祥地,是以鸿篇巨著《淮南子》第一次完整详细记载“二十四节气”名称作为理论依据。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传统农学指时体系中最具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十四节气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到了秦汉时期而臻于完备。在《淮南子·天文训》中首次有了关于二十四节气的系统记载。
《淮南子·天文训》所载二十四节气比之前代有明显的进步,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二十四节气名称与顺序的定型。关于二十四节气名称的系统记载,始见于《逸周书·时则训》。《时则训》中“雨水”和“惊蛰”、“清明”和“谷雨”的前后次序,原来应是相互调换的。也就是说,先秦时代虽然已经具备产生二十四节气的条件,但当时二十四节气的名称与后世不完全一样,但《淮南子》所载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和顺序,已经与后世完全相同,历二千多年而没有改变。这标志着二十四节气的定型。
其次是二十四节气的天文定位。《淮南子·天文训》是按“斗转星移”的原则,根据北斗星斗柄的指向来定二十四节气的。
第三,《淮南子·天文训》还以阴阳二气的消长为理论依据,对二十四节气的气候意义作了简要的描述。立春“阳气解冻”,立夏“大风济”,立秋“凉风至”,立冬“草木皆死”,也描述得相当准确。它标志着中国古代人民对二十四节气的认识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专家:说“淮南是二十四节气的发祥地”理由充分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早在数年前,由省内气象专家、历史文化研究专家共同参与研究了一个课题——《<淮南子>气象观的现代解读》软科学课题。
课题专家一致认为,《淮南子》极力描绘宇宙万物的形态,写下了许多对宇宙、事物的认识,其有关“二十八宿”、“干支纪年”、“二十四节气”和“阳燧取火”的记载,保存了很多中国古代哲学和科学的知识,对自然科学、哲学和文学者领域都作出了重大贡献。《<淮南子>气象观的现代解读》选题科学,立意准确,课题提出 “淮南寿县是二十四节气的发祥地”的论点,符合事实,意义重大。
专家指出,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农业生产劳动中总结出来的农时与季节的关系。真正把二十四节气写进书本记录在案,并被承认和应用至今的是《淮南子》一书。今天的二十四节气名称与《淮南子》上记载的二十四节气名称完全一样,因此,二十四节气这棵大树在中国这块大地上已经扎根两千多年了,可以说是根深叶茂,郁郁葱葱。虽然二十四节气综合了天文学和气象学以及农作物生长特点等多方面知识,比较准确地反映了一年中的自然特征,但只有在中国才被广泛承认和应用。
课题专家形成以下共识:在中国辽阔的疆域中,农作物生长真正与二十四节气结合得比较密切的只有黄河以南的部分地区,特别是江淮地区结合得更加紧密。许多关于农作物和节气之间的农谚,基本上都流行于江淮地区。因此可以断定,总结出二十四节气的祖先肯定是生活在江淮地区的古代先民,这从《淮南子》一书可以得到应证。因为《淮南子》一书是在今天的八公山、寿县一带编成的,而八公山、寿县是标准的江淮气候,当年刘安在把二十四节气收入该书时,肯定经过了认真考察。说“淮南是二十四节气的发祥地”,理由充分。
新闻推荐
本报讯日前,皖北地区城际铁路网规划环评进行第二次公告,根据公告内容,本次规划不仅仅局限于皖北地区,滁州、六安、合肥也均纳入规划区,加强皖北城镇群与省会周边城市的联系。其中,规划新建城际线路5条,...
寿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寿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