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那景·那人·那些情

长丰报 2016-10-25 14:07 大字

·朱 艳·

青砖墙,天井院,风火墙,铺板门……如果你去过寿县隐贤镇,一定不会忘记那里有一条古风犹存的古镇老街。这里的民居宅屋依傍淮河支流淠河而筑,街道两旁保存有大量的明清建筑,辅以河滩之上的泰山庵,描绘着古庙、流水、老宅的古镇风韵。如今,隐贤老街已成为第一批“安徽省传统村落"名录的228个村落之一。我对隐贤的感情之深不仅因她的古风古韵,还因她给了我太多太多刻骨铭心的童年记忆。

这是个不算大的畈区小镇,至今仍有众多保存完好的明清时民居。隐贤古镇四条街六道巷,苔痕斑斑,古韵浓郁,街心用青石条与青砖铺砌。两边的房屋是清一色的徽派古建筑,前为商用门面,后为居家闺室。沿街老宅雕梁画栋,萦梁绕壁,木雕石刻,栩栩如生。虽经数百年风雨驳蚀,显得有些支离和朽败,然构架辉煌,仍能看出昔日的繁华。

从淠河大堤放眼望去,眼前是一片广袤的淠河沙滩。沙滩中央,淠水蜿蜒,自南而北缓缓流淌,在阳光下泛出片片金光。每年的正月十六,当地人就是在这里举行插灯、舞龙、划旱船、蚌舞和古装戏等民俗表演,吸引了方圆几十里的人扶老携幼纷至沓来,几乎万人空巷。

淠河大堤南头便是千年古庙泰山庵,站在大堤上依稀可以听见古寺檀香浸润的诵经声。除此之外,“二十四孝"图牌坊遗址、董子读书台、横涧屯、孝感泉、七仙桥等古迹更加增添了她的沧桑和静默。

说到隐贤的古风古韵,不能不提的还有她的名字的由来。

隐贤古镇历时1800多年。三国时,曹操为备赤壁之战,率领数十万大军由此经过,囤积粮草,炼制兵器。后曹操中了吴国的诈降计,被吴蜀联军打败,在这里留下了数百座打造兵器的火炉,百姓便把这里称作了“百炉镇"。至唐时,著名才子董昭南中举后,到京城考进士,未中,乘舟沿淮顺淠溯源而上,来到百炉镇隐居攻读。在京期间,董昭南曾与文学家韩愈等名士互慕其名,诗词唱和,交往深厚,韩愈曾作《嗟哉董生行》、《送董昭南序》等诗文相送。隐居百炉镇后,董子行侠仗义,慈爱乡里,道德品行,有口皆碑。当地后人敬仰他,便把百炉镇更名为隐贤镇,沿用至今。因此说,董子出名靠韩愈,隐贤出名靠董子。

隐贤是我的老家,儿时由于父母工作忙,没有时间照顾我,就把我送到隐贤姥姥姥爷家。姥姥家和奶奶家虽分别住在菜园和镇上,但两家离得并不远。小时候我就是喝着淠河的水长大的。

常想起小时候清早上学时无数次穿过那些古民居,走过这条青石板路,找到姥爷的菜铺,叫他给我买早点吃。每次我往他店铺门口一站,就听姥爷跟对面的早点铺子老板吆喝一声:“一块火烧(烙饼),两条鬼腿(油条)!"

最热闹的时候是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家门口挂着自家扎的灯笼,红彤彤的,照得整条街像办喜事似的;孩子们提着灯笼,挎着小布袋子,满街跑,挨家挨户拜年讨糖吃。

磕头拜年后程氏春晚的序幕便拉开了。晚会主持是我的大堂哥——旷大哥,开场便是九十岁的奶奶吟唱的《挑头》:金秤杆来银秤勾,新人举我挑盖头,一挑金玉满堂,二挑荣华富贵,三挑三元及地……接着闪亮登场的是我那来自黄梅之乡安庆的堂嫂演唱《谁料皇榜中状元》,然后再欣赏二堂哥吹口琴,三堂哥说大鼓书,四堂哥打扬琴……我们程家十姐妹扮演杨门女将,伴着主持人的口令:哐叽来台,哐叽来台……走上堂屋大舞台,听“佘老太君"(咱们的奶奶)训话,也就是教育我们铭记家训: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训完孙女,又轮到孙子上场,教育他们: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与肩挑贸易,勿占便宜;见贫苦亲邻,须多温恤……程氏春晚往往持续两个小时左右,最后在一片欢呼中落下帷幕。

十年的光阴在懵懵懂懂中度过,现如今三十年过去了,当年那里所有在我成长历程中陪伴过我的亲人、伙伴、沙滩、老宅及那条古镇老街……现在早已经物是人非,然而,那里的一切却始终令我魂牵梦绕。

新闻推荐

谁来管理 “小康村”?

在城市化过程中,由于城市化速度快速推进,但城市建设相对落后,特别是对外来人口管理跟不上,引发了所谓“城中村”现象。城中村如今已成为外来人口的主要居住区,这里房屋布局凌乱、基础设施缺乏、生活环...

寿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寿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