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沿淮经济发展的对策思考林斐
[摘要]林斐
安徽沿淮经济区域是依托淮河水运干线,以及沿线交通网络为发展轴,以蚌埠、淮南市辖区为区域性中心城市,联结周围阜南、颍上、霍邱、寿县、凤台、长丰、怀远、五河、凤阳、明光10县,形成点状密集、面状辐射、线状延伸的生产、流通一体化的带状经济区域。该经济区域位于皖北核心地带,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人口稠密,但生态脆弱、自然灾害频发、资源约束性大,发展环境欠佳,成为安徽的“经济凹地”。
安徽省沿淮经济区域在未来5-10年内应实施“沿淮经济升级战略”,总体目标与方向应在生态优先基础上,以培育蚌埠和淮南中心城市为核心,带动周边县域经济壮大,既要优先正确对待沿淮经济发展面对的生态环境问题,又要以经济规模化、产业结构优化、产业集聚化来化解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两者矛盾,推进区域资源优化配置升级、区域产业体系升级、区域整体功能升级,把沿淮经济区域建设成为长三角制造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地、国家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基地、中部地区重要能源重化工基地和全省商贸物流基地。沿淮经济区域发展战略对策建议如下:
1、治淮由重水利工程向重社会工程的战略转变。一方面,水利部门要拓宽视野,在继续推进水利工程建设的同时,要向与水有关的生态文明工程建设的转变,合理配置水资源,对水资源的使用进行总量和质量的有效控制,最大限度地发挥水资源的社会生态效益,把水利工程上升到社会工程来做。另一方面,社会各方面也要融入对淮河水利工程的建设、使用、维护和管理,从建设生态文明的高度认识水、使用水、珍惜水,自觉地把水利工程当成与自己密切相关的社会工程。
2、建设沿淮生态经济走廊。第一,建设各种类型的循环经济园区。要重点在重化工企业和经济开发区建设循环经济园,要按照“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循环经济原理,在重化工企业普遍发展循环经济。各类经济开发区要按照循环经济原理构建循环链、循环网,鼓励探索和建立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利用的循环发展模式,对新入园企业应有循环经济的要求。第二,建设沿淮现代农业生态示范区。当前应在沿淮10县选择一些具备条件的乡镇,建设现代农业生态示范区,再以示范区辐射和引导周边地区,先示范,取得经验后再推广,逐步扩大生态农业的发展范围,将沿淮经济带建设为全域连片的生态农业先行区。第三,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区。对生态脆弱和环境敏感区,要全部建成生态环境保护区,形成较强的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能力。要率先在矿区、行蓄洪区、生活水源区、山区和景区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区。各矿区要加强生态环境的恢复、重建和保护;沿淮各行蓄洪区退田还湖还水,积极发展沿淮湿地生态旅游、休闲度假旅游,旅游景区更要建成高标准的生态环境保护区。
3、推进淮蚌一体化发展。推进淮蚌一体化主要是整合两市的资源,形成整体优势,带动淮蚌的城市转型,推动淮蚌率先发展,培育区域增长极,提升在沿淮经济带的中心地位,成为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的核心区域,成为承接沿海发达地区资本、技术、人才和产业转移的基地,成为安徽参与国内外竞争的战略平台。要科学编制一体化的区域发展规划,区域规划要体现战略性、整体性、统筹性和两市的互补性,合理确定两市的功能定位与角色分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共享。特别要推进基础设施一体化、市场体系一体化,以淮蚌为龙头,加快淮蚌间与周边城镇间的交通网络、市场网络建设,改善沿淮经济带的交通条件和市场环境,构筑1小时经济圈、生活圈和市场圈。要围绕淮蚌两市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结构,以合徐高速公路、淮蚌高速公路为轴线,以农田、山体、湖泊等对城市进行有机分隔,构建开敞空间圈层,以潘集、凤台、寿县、凤阳、怀远、五河等城镇的人口与产业集聚,优化城镇空间布局,促进城乡空间布局集聚优化,形成以淮南、蚌埠为核心,阜南、颍上、霍邱、寿县、凤台、长丰、怀远、五河、凤阳、明光等县市所组成的集群式发展空间布局。
4、促进沿淮经济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沿淮区域产业升级,应该是一、二、三产业的全面升级。第一产业的升级应在建设沿淮现代农业生态示范区的基础上,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和为农服务的第三产业,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升级。第二产业的升级分为存量和增量两大类型,存量产业升级要突出优势产业带动,主要在产业链的薄弱环节推进技术突破,进一步向产业链的高端环节延伸,提质扩体,把存量产业做强;增量产业要突出新兴产业引领,主要在产业链的高端环节推进技术突破,不失时机地抢占技术高地,把新兴产业体能做强。第三产业升级应是扩大领域,突出特色,提高文化含量。适应城乡居民日益增加的生活性消费需求、产业发展日益增多的生产性消费需求和日益多样的发展性、享受性服务需求,把第三产业体量做大;发挥优势,突破重点,培育品牌,形成特色,提高服务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把第三产业体质做优;将文化因素渗透到服务业的相关环节,把第三产业的体能做强。
5、推进区域合作和政府管理体制创新。沿淮经济区域是省内跨行政区的经济区域,建设沿淮经济区域必须推进区域合作和政府管理体制创新。借鉴长三角和合肥经济圈的区域合作机制,沿淮各地应该探索建立“统分结合”的区域合作机制,围绕这个机制推进政府管理体制创新。就是区域合作机制是行政机制与市场机制的有机结合,地方政府在区域合作中发挥主导作用应该是有“统”有“分”、统分结合的。 “统分结合”的区域合作机制在长三角和合肥经济圈的实行是成功的,沿淮经济区域也应该探索建立“统分结合”的合作机制,推进政府管理体制创新。为此,建议沿淮地区首先成立由该区2市10县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组成的联席会议,就区域合作中的重大事项定期集体交换意见,达成共识,明确分工、责任和期限,按照“统分结合”的合作机制组织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加以完善,并围绕“统分结合”的合作机制推进政府管理体制创新,肯定会有明显的成效。
(作者单位:省社科院经济所)
新闻推荐
■ 窦永记1964年8月,刚刚大学毕业的我作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培养对象之一,到巢县岱山公社参加社会主义教育试点。当年10月,社教试点结束后,又转战到寿县参加“四清”运动。次年8月,我与另外...
寿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寿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