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岁月 难忘的情
■ 窦永记
1964年8月,刚刚大学毕业的我作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培养对象之一,到巢县岱山公社参加社会主义教育试点。当年10月,社教试点结束后,又转战到寿县参加“四清”运动。次年8月,我与另外四位同志又回到巢县岱山公社参加基层工作锻炼。我担任了屏峰大队党支部副书记,直到1967年春。前后算起来,我在屏峰蹲了四个年头。
基层工作锻炼,实质上就是与贫下中农“同吃同住同劳动”,培养劳动人民思想感情。我被安排在五队老贫农郑宏英大妈家吃住,每月交12元伙食费、30斤粮票。因我只有一床薄被,郑大妈便叫我与她小我几岁的儿子徐宣福同睡一床。几年里,我俩亲密无间,活像一对亲兄弟。屏峰大队山多田少,口粮紧张,不少人家都过着“瓜菜代”的生活。在郑大妈家,只有春夏秋三季才有青菜吃,其他时间餐餐都是腌菜。开始不习惯,后来我想这不是习惯不习惯的问题,而是有没有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问题。于是,我强迫自己跟着吃,过了一段时间也就慢慢适应了。
协助大队书记工作是我的本职。大队书记钱德发,是个年近六旬、没有文化的贫苦农民。工作踏实,办事公正,作风正派,对人热情,是农民群众的贴心人,更是我的良师益友。从他身上,我懂得了怎样看人生,学会了如何做工作,理解了攻坚克难的真谛。所有这些,都是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为我以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与现在相比,那时的大队工作比较单调。我除了帮助大队书记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外,主要时间是和社员一起参加劳动。几年来,农民勤劳俭朴、纯洁善良的崇高品德,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他们不仅教会我播种、犁田、插秧、锄草等各种农活,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我的群众感情。那时,我和社员一样头顶烈日晒黑了皮肤,赤脚上山磨破了双脚。可以说,那几年屏峰的每个山头都洒下了我的汗水,五队的每个田块都留下了我的足迹。当我看到山上的树苗长大成林,村后的桃园挂满硕果时,心里真有一种说不出来的高兴。我觉得,对一个刚出校门的大学生来说,参加基层工作锻炼是非常重要的一课。在那里不仅学会了各种农活,更重要的是让我直接感受农民那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真实场面。到了这时,我才真正领悟了什么叫作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五队是屏峰最穷的一个队,穷就穷在干部不团结、人心涣散。针对这种情况,我经常耐心地找队干谈心,组织群众学习焦裕禄精神,发动青年学雷锋鼓干劲。经过几年的苦干实干,五队的面貌开始有了新的变化。
正当我开始进入农村工作角色的时候,突然接到组织部召回的电话。 1967年3月初的一个早晨,当我拿着行李准备出门的时候,郑大妈叫起了全家,并把她早已在袜底上绣有 “我们农村少不了您,我们永远忘不了您”字样的一双新袜子交到我的手上。我捧着这双袜子,顿时流出了热泪,深深地向她老人家鞠了一躬,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这双袜子,几十年来我一直把它珍藏在身边。
当我怀着恋恋不舍的心情,向郑大妈一家告别时,门前的马路上已经挤满前来送行的人群。男女老少上百人冒着鹅毛大雪,七言八语蜂拥着把我送到村头。大队民兵营长受书记和群众之托,带领20多名男女青年,饿着肚子,迎着刺骨的寒风,踏着泥泞的小路,步行十华里把我送到巢县火车站。当我乘坐的火车快要启动时,站台上突然哭声一片,我也已泪流满面,拼命地挥手向他们告别。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转眼,我离开屏峰已47年。几十年来,那里的父老乡亲,那里的山山水水……那段难忘的岁月难忘的情,时刻萦绕在我的心头,念念不忘。联想到我几十年来的工作经历,之所以能够尽心尽力,应付自如,可以说与那几年艰苦磨炼增长的正能量是分不开的。
(作者系省委宣传部原副部长)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 吴贻伙 记者 李浩)日前,经省检察院指定,淮北市检察院以涉嫌受贿罪、滥用职权罪对寿县原县委书记张绪鹏提起公诉。张绪鹏的堂弟张绪刚因涉嫌共同受贿,一并被起诉。检察机关指控称,201...
寿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寿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