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种花的母亲
□淮南赵仁平
记得小时候,喜爱种花的母亲用土在院子里垒了一个圆形花坛。垒花坛的土是有讲究的。就是用打麦穗留下的麦壳和泥土搅拌均匀再掺些水,用铁锹不停地翻搅,直到泥土和麦壳完全融合变得稠稠糊糊的才行。因为有了麦壳的作用,这样的泥土垒的花坛才坚固耐牢,不怕雨水的冲刷。垒好花坛后,母亲便填些土,四处讨些喜爱的花来种。
母亲很会种花,她通常会在花坛中间种四棵蜀葵(我们这称秫秸花,是母亲最喜爱的花),在它的四周按着高矮的顺序种的有月月红、一串红、满天星、指甲花、菊花等等。花坛里的花满满堂堂错综交织,杂而不乱,每一种花都站在它的地盘上尽情释放它的美丽。我不知道母亲从哪学的种花技术,也许是对花的喜爱无师自通,何时浇水,何时施肥、修枝、消灭病虫害,母亲都铭记在心,细心打理着它们。到了百花齐放时,我家的院子里一片花的海洋,让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真是花美心情也美。羡慕的四邻纷纷来讨教种花的技巧,虽说母亲都一一细致教与他们,但他们都是三分钟热度,嫌太麻烦,最后不了而之,可见花好看的背后都是母亲付出的辛苦。有时我在想,母亲小时候要是生活在我们现在幸福的年代,能上学学习知识,一定会成为出色的花卉园艺师。
母亲新中国成立前出生于一个贫穷家庭,兄妹六个,排行老五。母亲五岁时姥爷去世,给贫穷的生活雪上加霜。缺衣少食,饥寒交迫的生活逼得姥姥把母亲和小姨分别送给两家条件好点的人家收养。收养小姨的这家人待她如亲生女儿,收养母亲的这家人却待她如童工,母亲小小年纪为了能吃一口饭受尽了苦头。好在新中国成立后姥姥把她接了回来,虽然姥姥总觉得亏欠母亲,可母亲从不怨天尤人,每年秋天农忙结束后都会把姥姥接过来生活一阵子以尽孝心。姥姥也爱花,虽说姥姥来我家时许多花已经枯萎,只有少数花还在骄傲地绽放着它的美丽,她依然会站在花坛边欣赏着它们。记忆中姥姥会絮叨,母亲也会絮叨,娘俩有时会在花坛边絮絮叨叨半天都是花的话题:来年种什么花,什么颜色怎么种,什么花耐热,什么花耐寒,反正她们说得挺开心的,时不时笑起来。我也许太小,也许太贪玩,听不懂她们说的话,她们说她们的,我玩我的,踢毽子、跳格子、拾子、跳皮筋……反正我在花坛边开心度过了我的童年。现在想想当时要是有智能手机把这个画面拍下来,那该多温馨,只是当时照相必须到照相馆照,照相机是个奢侈品,平常人家是没有的。说起智能手机我要感谢母亲的执着和远见,让我们兄妹几个都上了学,学了文化,以至于现在我们兄妹几个也老了,还会用智能手机享受着网络科技带来的便捷,提高了生活的质量。
记忆中,我家院子里花坛的花儿总是葱葱郁郁,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金银花开出纤纤细细淡黄色和淡白色两种花儿,淡淡的清香沁人心扉;月月红绽开了淡红色的笑脸;母亲最爱的秫秸花正挺直了腰杆一节一花蕾向上串,节随花高,朵朵花蕾在不经意间开放,那花顺着那长长的杆儿一开就是一长串。接着花坛里的花儿你追我赶地争相开放,它们傲娇地彰显着温暖而向上的生命力。当一碗米饭成为我们心中最渴望的美味时,生活是窘迫不堪的,花儿却治愈了我们,我们的生活依旧开心快乐,每天都能看到这美好的东西,心情自然就会好的,也许这就是母亲爱花种花的原因。
爱种花的母亲在六十多岁时因心脏病离开了我们,那时我们兄妹几个都已成家,那个花坛随着旧房子翻盖新房也不复存在,但那些葱葱郁郁生机勃勃的花儿早已种在了我们心里。勤劳一生的母亲用润物细无声的言行,教导我们不管生活有多苦,都要心中充满阳光,爱老人爱孩子爱家人,爱这生活中的美好。母亲种的花香永远留在我们的心里,温暖而向上,如母亲温暖的爱。
新闻推荐
11月19日,中国农学会公开发布了《2021中国农业农村重大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31项科技成果名列其中。中国农学会党委书记刘...
淮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淮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