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三戒”

市场星报 2021-11-08 00:44 大字

一个人,如果想不犯具有巅覆性的错误,在孔子看来必须做到“三戒”。这三戒就是孔子在《论语》 中所说的:“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俗称

儒学即是人学,是人性之学。两千多年来,一直受国人青睐,长期坚守,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儒学即是人性之学,对人性的研究与感悟深刻。孔子晚年主要精力致力于儒学的创建与发展,他从自身的生活体验出发,结合人类发展的实践,窥探人心的秘密,总结人性中天生存在的优、弱点,悟出了许多人生哲理,这些人生哲理,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都有着普遍的指导意义。比如,他总结出的:“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既是对自己人生的经验总结和感悟,又具有绝大多数普遍性,时至今日,人们仍然把它奉为金科玉律。

孔子从人生所经历的三个年龄段,总结出来“少年戒色,中年戒斗,老年戒得”。如西汉时期淮南王刘安,在组织编写《淮南子·诠言》中,就持基本相同的观点:“凡人之性,少则猖狂,壮则强暴,老则好利。”这与三戒思想一脉相承!年少时戒色。因为年轻人生理、心理都没有发育成熟,过度贪色必伤身体,极易导致短命。无论是明朝正德皇帝朱厚照,还是清朝咸丰皇帝,都是因为年少把控不住自己,过度纵欲导致短命。中年戒斗。不单单指一言不合,拳脚相加,因为,人到中年,各方面走向成熟,学识、能力、地位、权势等都具备一定基础,身处这个阶段的人容易自以为是,目空一切,自高自大,逞强好胜。秦朝时期,曾经出过一位力大无穷的秦武王赢荡,此人争强好斗,力大无比。秦武王四年(前307年),秦武王率军占领韩国宜阳后,周天子迫于无奈,只好出门相迎。 赢荡来到周室太庙,只见九个硕大的鼎一字排列,好生显目。便问守鼎人:“此鼎是否有人举起来过?”守鼎人说:“千斤之鼎从无人举起。”秦武王就是不信这个邪,他人不行,我非要一试。在场的秦国大臣纷纷劝阻,秦武王不但不听,还冲着大臣们发怒,吓得大臣们个个不敢再劝。只见秦武王卷袖、紧腰,双手搬起千斤鼎大喊一声:“起”,鼎被举起了半人高,因鼎太沉,只听秦武王惨叫一声,千斤重鼎重重地砸在秦武王左腿,顿时血流如注,昏迷不醒,当夜即亡。

当然,孔子所说的中年戒斗,不仅仅局限于斗力斗狠,还包括斗智、斗财、斗色、斗地位、斗权势等等。老年戒得。没有走到老年阶段的人,很难理解“老年戒得”之论。在大多数人们的心目中,都会认为人已经老了,还贪那么多财物干什么,生不带来 ,死不带去,真是看不开、想不透。应该说,孔子“三戒”之论,最具警惧意义的莫过于“老年戒得。”这也是孔子善于观察发现人性的高手。一个人走到了老年,体弱力衰,精力不继,就会逐渐地退出历史舞台,昔日拥有的权势、地位、资源都要样样失去,头顶上的所有光环也随风飘散。这个阶段的老年人是痛苦、失落、空虚、焦虑溶化于一体的。为了挽回这些,就想趁自己在位掌权之时,大大的捞上一把,为日后的生活做好铺垫,打好基础。所以,社会上流行一种“59现象。”也就不难理解了。

君子“三戒”,虽然指的是人生三个阶段需要处理好的问题,但“三戒”又不是相互隔绝、彼此孤立的。戒色、戒斗、戒得三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事实上,年少好色也好斗,中年好斗也贪色,老年贪得也喜色。“三戒”是人生中永恒的命题!

新闻推荐

全国院线国产影片推介会实现历年规模之最 2021年10月27日A06版文章字数:600朗读:

新华社杭州10月23日电(记者华洪立段菁菁)逾120部备受业内外瞩目的国产影片(含合拍片)陆续在第二十一届全国院线国产影片推介...

淮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淮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