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八公山做活旅游文章变单纯卖门票到“文化创意+”

安徽日报农村版 2018-06-12 12:03 大字

■ 本报记者王逸群“这产品包装真的特别,还有历史典故! ”6月8日,在淮南市八公山区八公山景区门口的旅游购物体验中心,合肥游客钟先生盯着手中的银鱼酱包装啧啧称奇。记者了解到,该区从去年开始,集中梳理了近10种地方特色产品,由企业统一包装成特色产品,借此传播当地的文化助推旅游发展。

2003年7月31日,包括八公山国家森林公园在内的八公山风景区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 “但那时候我们的旅游内容太单调了,就单纯卖个门票。 ”八公山区区委常委孙博介绍,为提升该区旅游发展,他们从金寨县请来了专业的运作团队,希望他们能结合本地特色文化打造出旅游“新气象”。

“我们去年8月份来了之后,通过深度调研发现,淮南的成语典故特别多,源自八公山的《淮南子》里面尤其多。 ”淮南八公传奇集团公司董事长刘雨果告诉记者,他们决定先从产品入手,注册了八公传奇的商标,集中搜集了包括黄桃、紫金石、豆腐、矿泉水、茶叶和银鱼等10个当地的核心产品,结合历史典故和成语等进行统一包装。 “我们把产品做成了几种价格的礼包,销售效果出奇的好。 ”他说,去年春节前二十多天,他们一下子卖了1600分礼包,“这给了我们继续推进旅游开发的信心。 ”

今年清明节,该公司又依托景区,推出了旅游嘉年华活动。 “我们用鲜花和蝴蝶打造出了极具童话色彩的蝴蝶谷。 ”刘雨果说,现场他们布置了近10万盆鲜花,引进了3万只蝴蝶,展出蝴蝶标本300余副,还举行了蝴蝶放飞仪式,“仅三天假期累计入园游客就达2万多人,门票收入近30万元。 ”

有了这次成功的经验,刘雨果意识到要想打开该区旅游发展的“新气象”,必须有更多能承载游客的新项目。 “我们准备在周边流转50亩地,做八公山景区的研学游基地。 ”在他的设想中,通过研学游基地带动人气,在配合餐饮、住宿和电子商务,一定能把该景区的旅游做精、做细、做活。

新闻推荐

档案见证改革开放主题活动走进乡村

本报讯(记者马南南摄影报道)日前,淮南市档案局、田家庵区档案局、淮南市史院乡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档案见证改革开放——2018...

淮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淮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