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四十年祭
田家庵·彭勇
我是七七高考的亲历者,而且考了5次,是彻底的高考失败者!
那年冬天很寒冷。我二十一岁,从下放的农村抽上来工作两年,在市直机关招待所食堂里学厨师。得到恢复高考的消息,我将信将疑,食堂里每天十几小时工作时间,没有复习。考试是在淮南三中进行的,参加考试的人也是五花八门:有年龄较大甚至结了婚的老三届,有下放劳动抽上来工作和留城的人,也有还在农村没有上来的和在校的应届毕业生。我考的理科,当时初选分数线是180分,我考了189分,初选了。记得语文是一篇作文,两个题目任选一个。我选的是《跟着华主席 永唱东方红》,分数是80分,可见我的数理考得相当不好。但是,当年是在不知分数的情况下先报志愿,再初选体检,再根据报考分数线录取。我经过了体检。我填的志愿是: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没有填“服从分配”之类的,因为没有要求也没人指导,更没想到这一着。后来听说,那一年中国科技大学录取分数比清华还高,而且第一志愿没填好基本不考虑第二、第三志愿了。过了一阵子,知道上这三所学校是不可能了,又传来消息说是可以到淮南煤炭学院“走读”,我是太想上一所好大学了,居然放弃了这样的机会!——因为我还期待着来年的考试。
当然,以后的几次考试成绩有所进步,与录取分数也相差无几。
回想当年“名落孙山”的原因,一是盲目自信,准备不足;二是复习条件较差,干扰太多;三是决心不够,拖泥带水。我73年高中毕业(高中两年),在校成绩较好(是数学课代表,语文、物理经常班级第一),很受老师和同学欢迎。但鉴于突出政治的导向,社会活动参加较多,学习流于形式(比如晚上刻钢板编印《校内通讯》小报,参加班级文艺活动和其他学工、支农活动)。再就是下放农村拼命干活,后来又担任大队团支部书记,带领团员青年学大寨、搞文艺宣传队等等。回城后被招录在“市革委会办公室”工作,却又被分到了一个“最不待见人的”岗位——厨师。那几年还担任单位团支部副书记,出墙报,搞宣传,时间还是紧。说实话,对于年轻时的辛勤付出我不后悔——那是时代的烙印。
除了工作忙、社会活动多以外,女同学(或者说“女朋友”吧)较高的期望也变成了干扰和压力:比如她想让我考个好学校、学理科,限制了我第二年改考文科的念想。她还用休息时间给我抄了习题,使我思想上更加负担重重。经过高考我真真切切的感觉到:压力有时是有限的动力,更多时候却是要命的阻力!
当然,人生的道路并非上大学这一条——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经过那几年的磨炼悄悄为新竞争(考电大、考转干、考机关)创造了条件。我遇到了公平竞争的“机遇”,也遇上了当时一群热心、公道、正派的朋友们。我跌倒了再爬起来,一步一个脚印,做好本职工作,不断学习也不断取得进步。乐观、积极、坚持是我的性格。我尽力了,不后悔!
现在,我已经退休了。对于高考,对于年轻人来说:公平是相对的,高考只是一次机会。丢掉幻想,丢掉压力,脚踏实地的学习,认真对待人生道路上的困难和挑战,走出精彩人生。
别了,一九七七——二0一七高考四十年。我为你欢呼,为你流泪,为你祭奠!
新闻推荐
绿茵场上谁最行 且看足球小达人合肥都市圈联动寻找“足球小达人”淮南赛区开赛
本报讯(记者罗静摄影报道)6月13日下午,由安徽省足球运动协会、安徽省体育事业发展基金会等联合主办的寻找“足球小达人”第二季活动来到淮南,在田家庵区第十八小学举行2017合肥都市圈青少年足球邀请...
淮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淮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