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环境整治细“梳妆” 村容焕新增“颜值”

淮南日报 2017-06-15 11:10 大字

(上接一版)

当人们意识到清洁、健康的意义和好处时,真正的“文明”、“生态”也就一步步向他们靠近了。目前,由村居出物出资、居民自愿出力,已完成村边、路边、水边植树1.5万株,播撒各类花草种籽1000余亩。

据统计,目前,全区整治自然村庄160余个,清除各类陈年垃圾、渣土、农业生产废弃物3.6万车18.2万吨;共清理各类杂物堆2.3万处,拆除乱搭乱建881处1.6万平方米、破房烂屋388处3.2万平方米、残垣断壁492处、破旧牛栏鸡圈1768处;清淤疏浚、综合治理河塘沟渠等黑臭水体430处7.8万立方米;修缮生产生活道路68条近10万平方米,安装太阳能路灯374盏。 

经验:城乡环卫一体化

——长效机制为成果“保鲜” 常态管理让“颜值”永驻 

在安成镇下陈社区采访,听到群众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这日子过得安腾哟!和城里一样!”

“和城里一样!”这是发自群众内心的感叹,他们用这样一句朴实的语言描述了内心的幸福感。也描绘出农村环境集中整治工作的最终目标——实现城乡一体化。

6月9日,全市农村环境集中整治现场会在田区召开,站在下陈社区,许多观摩干部感概:这里就是城市!同时,他们在沟通交谈时,生动比喻城乡一体化:“以农村环境整治为切入点,以城乡环卫一体化为突破口,打开城乡二元结构这个水闸,消除城乡之间原有的堤坝,让城乡统筹之水顺势而流,从而促进城乡一体化。”

农村环境整治任务重,绝不是通过搞一、两次会战,就能全面清理垃圾。需下深功夫,做细活。如何实现农村环境整治常态化、长效化?

对此,田家庵区的回答是——长效管理机制,为整治成果“保鲜”。

宋王村村民徐家让开了一个小卖部,如今他进货又多了两个品种——点断式垃圾袋和垃圾桶。“这个月,我进的50多卷垃圾袋和10多个垃圾桶全部都卖掉了。”徐家让告诉记者。

“区里投入近30万元,在宋王村建设了地埋式垃圾中转站。以往垃圾中转站都是搭建房屋,垃圾的异味无法控制。现在改为地下收纳,在地下埋入了三个带有密封盖的专用垃圾大桶,地下低温环境能有效抑制细菌产生的异味。所以,我们也引导村民们源头治脏,垃圾袋和垃圾桶也就畅销了。”一位镇干部道明原由。

如今,每天早晨7点,村民们只需将垃圾袋或者垃圾桶放在自家门前,环卫车就会“雷打不动”地逐巷逐户去收,然后统一送到垃圾点处理。

宋王村的现象是推进农村环卫市场化管理机制的一个缩影。目前田家庵区在安成镇、曹庵镇和史院乡引入了市场化环卫管理,舜耕镇纳入城区环卫系统,实现了农村环卫专业保洁全覆盖。目前,3个农村乡镇共招标引入环卫公司2家,拥有专业保洁人员266名、垃圾收集车辆106台,日清理垃圾能力75吨。

同时,为保证保洁质量,该区建立了区文明办、环卫处和所在乡镇多重监督考核机制,专业检查与村居评价相结合,进行日检查、周巡查、周考核、月排名。对招标引入的环卫公司承包经费根据日查基础台账扣分情况,分季度予以兑现,对年度综合考评低于85分的不再续签合同,对一年中3个月综合评分低于85分的立即解除合同。仅2016年,就根据考核结果罚扣37.7万元。

源头治脏、专业保洁、全域覆盖、系统管理。该区深入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不断健全长效化管理机制,积极破解整治反弹问题。

漫步乡村,群众的居住环境和思想观念正在经历着一次深刻的超越和升华,“美丽家园”的愿景正逐步成为现实,幸福轻轻柔柔地叩响了农民群众的家门。

新闻推荐

17.51亿养老金足额发放 惠及淮南市企业离退休人员17.79万人

本报讯(记者李舒韵)6月14日,记者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了解到,为保障企业离退休人员切身利益,市人社局加强基础数据管理,畅通优化发放渠道,积极落实养老金支付风险防控措施。今年1月份至5月底,累计...

淮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淮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