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让每一个孩子都有出彩人生 ——八公山区全面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淮南日报 2017-01-20 00:00 大字

本报记者 何婷婷

年,在淮南市七年级新生(小学语文、数学)学业水平检测中,八公山区排名并列第一。

年,在淮南市第三届“互动课堂”大赛小学组比赛中,八公山区五名选手获一等奖,五名选手获二等奖,奖次居全市第一。

年,在全市三年级检测中,八公山区语文、数学均分、及格率和优秀率均排名全市第一。

年,八公山区顺利通过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区)国家认定。

这些令人瞩目的成绩见证了近年来八公山区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也坚定了该区全面提升教育质量、打响教育强区品牌的决心。

改善环境——让校园成为师生的幸福家园

“民生幸福,教育为先”。八公山区委、区政府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把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坚持教育发展优先规划、教育投入优先安排、教育问题优先解决,逐年加大教育投入,全面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等。目前全区各校校园网站%全覆盖,“班班通”设备%全覆盖,标准化学校建设%全覆盖,塑胶运动场%全覆盖。分布在全区的任何一所学校,已成为当地老百姓家门口最牢固、最安全、最放心的标志建筑。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石。“我们区的义务教育发展规范程度尤其是起始年级的招生工作得到了市教育部门的多次表扬。”该区教育局负责同志介绍说,该区制定了《八公山区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工作意见和学区划分方案》,并完善招生入学公示制度、告知制度和监督制度;坚持“阳光分班”,取消“重点校、重点班”;严禁择校和大班额现象,同时确保外地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与本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享受同等免费就学政策。

如今,身处在八公山区各校园中,每一面墙壁都在“说话”、每一处景点都在育人,良好的自然与人文环境,让人深深地感受到——这里,是学生们健康成长的乐园;这里,是培养人才的摇篮。

创新机制——让城乡教育实现互补和融合

教育的起点是公平,而生命线,是质量。

“没有教育质量,教育均衡将无从谈起。”八公山区因地制宜,将提升办学质量作为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中之重,常抓不懈。

年八公山区在全市率先全面启动学区建设,将辖区所中小学校打破地域界限、相对均衡地划分为4个学区,在学区内实行学校、教学、队伍、资源、教研、监督考核“六统一”管理模式。该区五中(小学部)坐落在矿业水泥公司生活区,原来教学质量不高,办学规模较小,划归区二小学区管理后,在中心校的带动下近年来教育教学成绩逐年提高,学校办学规模逐年扩大。“我们选派管理干部及9名骨干教师前往区五中(小学部)任教,在学区内开展研讨课活动等,全面帮助该校提高管理水平、教学质量。”八公山区二小负责同志介绍说,通过学校之间的交流、互补,促进了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均衡发展。据教育部数据监测,八公山地区的区域、城乡、学校之间办学差异系数逐年缩小。

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师资保障尤为重要。该区制定完善了《选派干部考核管理办法》,有计划地选派业务能力强的优秀年轻干部到薄弱学校任职,并安排受援学校的年轻干部到管理水平较高的学校挂职学习,促进教育管理人才的交流成长。全力打造“八公山名师”工程,共评选出市、区学科带头人人、骨干教师人。建立了走教、交流、支教制度,将支教经历纳入教师评先晋级的必要条件,参加支教、交流教师达到多人次。

培育特色——让教育为孩子的终身幸福奠基

中华经典诵读展演传承传统文化、激发爱国情怀;现场百米书画展放飞艺术梦想、同绘美丽世界;集体舞比赛舞出了活力、跳出了健康;乒乓球比赛赛出了风采、赛出了水平。年5月下旬,在八公山区举办的首届文化体育活动周期间,各类活动精彩纷呈,余名学生踊跃参与、乐在其中,充分展现了全区中小学素质教育成果。

探索“规范+特色”、“合格+特长”人才培养模式,八公山区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努力做到学校有特色、学生有特长,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了全面发展。

新闻推荐

让法治阳光照亮新生之路 ——淮南市创新社区矫正工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本报记者柏松何婷婷在淮南市,有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是服刑人员,却没有在监狱里服刑;他们像普通人一样生活在社会的各个角落,却需要在司法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在“高墙”之外改造,进行心灵的救赎。用心...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