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日报,自家的报!” 赵 阳

淮南日报 2019-12-18 09:07 大字

12月6日下午16时许,我与凤台县信息中心主任孙友虎刚刚开完市政协聘任文史专员的会议,走出会场正在寒暄,孙友虎的手机“叮咚”一声来了信息。打开看后,孙友虎说:“是淮南日报的约稿函——约写一篇淮河文化的文章。”我刚露出羡慕之色,自己手机也响了一下。打开一看,与孙友虎的信息内容相同、出自一处。

孙友虎问:“写不写?”

我想也没想,答:“那还用说?淮南日报,自家的报!”

……

说起来,我与淮南日报的交集时间并不长。虽然寿县同淮南山水相连,文化一脉,人相亲,习相投,但由于行政区划关系,寿县与淮南的文化交流与融合一直处在民间状态。直到2016年1月4日,淮南市召开领导干部大会,传达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行政区划调整的决定,宣布寿县正式划归淮南市管辖。当时,我坐在会场默默地想,从此,寿州文化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的现象,会从根本上得到改变。

按照会议安排,1月5日,我们到淮南市委宣传部汇报工作,对接淮南日报在寿县的发行事宜。部领导当即拍板,由淮南日报安排专人负责,确保寿县读者从1月6日起,能够每天看到淮南日报。

淮南日报社的同志雷厉风行,工作说到做到:1月6日一早,伴随着邮递专车的阵阵鸣笛,淮南日报出现在寿县城乡的乡村街巷,摆放在广大读者的桌边案头。

作为一名基层宣传文化工作者,在各级党报党刊发表文章,是职责所系。融入淮南后,我的写作很快引起淮南日报编辑老师的关注。十天半个月的,或新闻版,或副刊,或理论版,总会出现我的名字。这在报刊整顿后纸媒偏少、众多作者万马齐争独木桥的背景下,是多么令自己快乐、别人艳羡的事!

值得一提的是,在发稿过程中,我与许多编辑老师居然连面也未见过!

随着时间推移,2017年4月,淮南日报聘请我为淮南市首批签约文艺评论家;2018年3月,淮南日报公布年度“文学淮军”、“淮南历史文化撷英”等各项征文评选情况,我成为淮南日报作者群中的获奖大户;2019年6月,淮南日报公布选送安徽省报纸副刊好作品情况,我的名字忝居其位……

当然,获奖多少,给不给发表,并不等同于我与淮南日报的情谊多少。但在我心中,慢慢就有了对这份报纸的一种亏欠。就好比两个朋友相处,一方总是给予对方太多的温暖;而另一方,却只能自愧无法奉上更多的心迹。

通过淮南日报,我逐步融入淮南文化圈。在不同的专版、专题上,我的名字总能与淮南文化界大咖们不期而遇。我们惺惺相惜,交流从虚拟走向现实,往来从线上走向线下。依托淮南日报的助力,我走进了淮南文化的崇山峻岭,汇入了淮南文化人的波涛洪流。

淮南日报给予我的多,而我能够回馈淮南日报的只有文字。我认为,淮南日报是自家的报,共同办好她,是每位编辑、每位作者共同的责任。现在,淮南日报即将迎来70岁生日,我应给她写上一段文字,送上祝福,借以表达一位作者“叶”对“根”的情义。

新闻推荐

退伍兵的乡村振兴梦

近日,记者见到孙多勇时,他正在养殖基地里劳动。看到来访人群,他放下手中的劳动工具,捋下袖子,擦了擦头上的汗水,笑着走过来打招...

凤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凤台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