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阅读 一路风景 □魏莉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少儿读物除了《365夜故事》《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就别无其他的了。那时,家里订阅了《少年文艺》《故事大王》《儿童文学》,而《故事会》《故事林》《上海故事》《山海经》这些杂志我也是一本不落地看完了,杂七杂八地攒了一肚子莫名其妙的志怪传奇。
最早买书的地方,是在新华书店,那时想买书就得请营业员一本本拿出来,如果看了一圈不买是很窘的。我当时蚌埠市有好几个新华书店,除了市中心淮河路上的新华书店,我还在西大庆、张公山和朝阳路店买过书。中学的时候,常把零用钱省下来买书,攒够一本买一本,上海译文出版社的一套简装版世界名著就是这么买下来的。
在合肥读大学的时候,颇为惊喜的是学校附近濉溪路上有很多小书店。窃以为,书店的数量,尤其是社科类图书的市场,是一个城市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的标志。我当时看中一套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朱光潜全集》,20本的精装本,买下后咬着牙从合肥背回家,累得面无人色。
在买书的记忆里,南山路花鸟市场靠近珠园的地方,曾经有一间小小的书店,叫“汗牛书坊”,名字甚为雅致,老板娘相貌端丽,说话慢声细语。在那里买书总会有自制书签赠送,书签上汗牛书坊几个字是隶书,很是精美。2000年左右,一中对面的阳光书店,曾经有大量的社科书籍打折出售,版本、装帧良莠不齐,运气好的话会拣到人民文学出版社、三联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优质图书,如美玉混杂于砂石之中,这也练就了我淘书的本领。每次如入宝山,不掏空钱包誓不罢休。就这样,家里的书架日渐丰盈。
十年前,网络购书蓬勃发展,在加入了贝塔斯曼书友会后,书友会会按期邮寄图书过来。再往后,当当网、卓越亚马逊、淘宝、京东、苏宁,这些电商进军图书行业,甚至专门有比价网站,想买到一本质优价廉的图书,太简单了。
丰富的图书、多样的支付方式、简便的购买方式都是爱书人的幸事。自打我把购书的战场搬到了网上,就一发不可收,几年时间便购入了近千本书,眼看着一箱箱书快递到家,书柜渐有漫溢之势,家中触手所及皆为书。
这两年,在同事推荐下开始使用电子阅读器。而近来购物最成功、使用频率最高的一样东西,就是kindle电子书。存储量惊人,背光的设计对阅读光线的要求也大为降低。总之就是轻巧、方便。但难免会让人觉得比不上纸质书的质感,读书有时候也是需要仪式感的。“读书不觉已春深”,几缕阳光,一张书桌,手边的清茶,似有若无的水仙花香,唯有书香醉人。
我常跟孩子说起我小时候想看一本书需大费周章的经历,他颇为不解。在00后的眼里,看书是再寻常不过了,手机上下载个APP,kindle上搜一搜,实在找不到了,再去当当、京东买本实体书瞅瞅。可是我们以前那种寤寐思服、辗转反侧,得之则欣喜若狂的感受,他们是体会不到了。
作者单位:蚌埠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新闻推荐
入选数量位居中部第一
濉溪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濉溪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