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控小麦赤霉病有了权威指导

农业科技报 2020-04-09 07:37 大字

资料图片

小麦赤霉病是我国小麦主产区常发性重要病害,不仅严重影响小麦高产稳产,而且发病后产生的真菌毒素(DON)污染麦粒,影响小麦质量安全,对人畜健康构成潜在威胁。据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测报网监测和专家会商分析,预计2020年小麦赤霉病长江中下游、江淮麦区大流行,黄淮麦区偏重流行。为推进科学防控,保障小麦生产安全和质量安全,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会同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组织专家进行专题研究,提出以下防控意见。

在加强肥水管理、降低田间湿度的同时,及时喷施对路药剂预防是目前控制赤霉病发生流行、降低毒素污染的关键措施。应做到“四坚持适期用药。小麦齐穗至扬花初期是预防控制小麦赤霉病发生的最佳时期。

长江流域、江淮、黄淮等常发区,全面落实“见花打药”预防控制措施,如遇连阴雨、长时间结露等适宜病害流行天气,需进行第二次防治的,应在第一次用药后5-7天再次施药。黄淮北部、华北、西北等偶发区,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情况,一旦抽穗扬花期遇连阴雨、结露等适宜病害流行的天气,立即组织喷施“保险药”,严防病害发生流行。

坚持合理选药。长江中下游、江淮、黄淮等赤霉病重发区以及赤霉病菌对多菌灵产生抗药性的地区,应优先选用氰烯菌酯、戊唑醇、丙硫菌唑等药剂及其复配制剂,谨用多菌灵及其复配制剂。尽量选用微乳剂等耐雨水冲刷剂型,注重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理的药剂品种,延缓抗药性产生,提高防治效果、减轻真菌毒素污染。

坚持科学施药。选用高效的施药器械、适宜的助剂和稳定剂,是保障预防控制效果的基础。推荐使用自走式宽幅施药机械、无人机、电动喷雾器等施药机械,应尽量避免使用担架式喷雾机。尽可能选用小孔径喷头喷雾,添加相应的功能助剂,保证适宜的雾滴大小和药液均匀展布性能。无人机尤其是多旋翼无人机作业,应保证药液量并注意添加沉降剂。

坚持一喷多效。小麦穗期是小麦多种病虫盛发期,也是防控的关键期。各地应以小麦赤霉病预防控制为重点,因地制宜,合理选用和科学混配防控药剂,兼顾做好吸浆虫、蚜虫、条锈病、白粉病等重大病虫害防控。同时,注重防病治虫和控旺防衰相结合,分类指导、药肥混用、保粒增重。

(据《农民日报》)

新闻推荐

我的山芋情结 日月河

又到山芋收获上市的时节,每每看到街市上一袋袋光滑新鲜的山芋,每每经过烤山芋炉,飘来的烤山芋的阵阵香味总有一种亲切感,是...

淮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淮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