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孝行天下大爱暖人间大型古装坠子戏《少年闵子骞》省艺术节展演受好评
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道是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的传统,是中华文化持久不衰的根脉,构建现代文明和谐社会的基石…… 百善孝为先,以孝行天下,一个人只有孝敬自己的父母,才能更好地爱国家、爱人民。
10月22日晚,宿州大剧院灯火辉煌,大型古装坠子戏《少年闵子骞》已经是第二次在这里演出了,仍旧是一票难求,现场座无虚席。作为省第十一届艺术节展演的新剧目之一,《少年闵子骞》自9月18日首演以来,通过多种形式已演出多场次,深受群众喜爱。该剧通过现代艺术形式,讲述闵子骞尊亲佑弟维系家庭和谐、传播“仁爱、孝悌”德行的传奇故事。
由市委宣传部、文广新局出品,市演艺集团坠子戏剧团演出,牛守进编剧、李连民导演、许飞作曲、李琳杰主演的大型古装坠子戏《少年闵子骞》,目前在宿州市文化消费惠民季中不断应邀展演,它那委婉清丽、大气动人的唱腔唱词响彻在群众文化活动广场,它那强烈的艺术魅力深深震撼人心,感染人们……
《少年闵子骞》剧情梗概
编剧牛守进自2014年着手创作以来,经过一字一句的反复推敲,六易其稿,历时两年,2万余字的剧本才得以呈现在大家面前。
春秋末期,鲁国权臣当道,孔子受到排挤,牵受株连的闵世恭携带贤妻姜氏、幼子闵损(闵子骞)逃来宋国萧邑。在逃亡途中,姜氏病故。八年后,闵子骞由于继母李氏的偏心虐待,年到十五岁,仍未正式入学读书。每日上山打柴,利用歇闲时间在学堂窗外偷听偷学,后经老师家访和同学们帮助,才得以“半耕半读”,一边打柴干活,一边学读诗书。闵子骞在家孝敬父母,爱护弟弟,在外孝敬老人帮助同学。他替老人打柴,省下窝窝为老人充饥,感动邻里大叔大婶把老人接回家孝敬。同时他也遭到继母无端嫉妒恨和打骂。而闵子骞忍辱负重,委曲求全。
大雪纷飞,天寒地冻的日子闵世恭带着闵子骞、闵蒙两个儿子驱车赴亲喜宴。途中发现衣薄的闵蒙热情满怀,而衣厚的子骞却瑟缩颤抖。闵世恭一时气恼挥鞭打去,衣服抽烂飞露出来,是芦花,而看闵蒙衣内却是丝绵…… 一切真相大白:“继母待儿不一般,损儿受苦不明言。”闵世恭气愤难忍,一笔休书立赶李氏出门。闵子骞为了亲情圆满不计前嫌,跪求父亲收回成命:“宁叫母在一人单,不让母去三子寒”,并撕毁休书,亲自把继母追了回来,使一家人重归于好。
在闵子骞的身上,不仅仅体现着孝道,更重要的是他在逆境中的隐忍、坚韧和自强不息。这种难能可贵的仁爱、孝悌、德行,穿越两千多年的时空,仍传递着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正能量,对世人特别是青少年一代具有积极而深刻的影响。本报记者 付雪芹
《少年闵子骞》接地气有新意重美感
《少年闵子骞》最大的艺术特色就是“本土化”。从编剧到导演,从词曲到演员,从服装到造型全部实现了“本土化资源化”,这是一部彻头彻尾的“本土剧”,本土人唱本土事抒本土情。
接地气。戏剧创作,不论是历史剧,还是现代戏,都要反映生活,亦即我们常说的“贴近现实、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这样的戏曲才会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产生寓教于乐的艺术效果。闵子骞是孔门弟子中“七十二贤人”之一,他的“仁爱”“孝悌”“德行”,特别是“鞭打芦花”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家喻户晓,而这一深入民心的历史故事,就发生在宿州本土,宿州人民对闵子骞这个人物感到特别亲切。闵子骞孝敬“生着法儿虐待他的继母”,这种难能可贵,维系家庭和谐的“仁爱”“孝悌”“德行”的故事,群众特别爱听,爱看。《少年闵子骞》的演出之所以能引起广大观众的强烈反响,根本原因就在于这出戏“接地气”。实践证明,挖掘地域文化资源,服务地方群众,是地方戏曲传承发展的重要途径。
有新意。在以往的有关闵子骞的艺术作品中,特别是戏曲方面,只是歌颂了闵子骞在《鞭打芦花》中的孝道,至于他为何如此大度、大义,少有交代。编剧牛守进老师注重挖掘人物深层教育意义,剧本创作追根溯源引发人们思考,因而剧本细致交代闵子骞生母临终前:“继母要当亲母看,勤奋读书孝先贤”的谆谆教诲和嘱托。闵子骞受苦挨打被逐,生母坟前哭诉委屈时,梦幻中想起生母的嘱咐“责己要宽人,仁心换仁心”……正是因为闵子骞自幼受到贤母的熏陶和教导,才使其养成善良仁爱,孝悌德行以及隐忍大度,不屈自强的性格特征。从而使得闵子骞这个人物更加血肉丰满,形象鲜明。在戏剧结构方面,着重加强闵子骞与继母李氏的矛盾冲突的描写。李氏的偏心、狭隘、恶毒与闵子骞的善良、大度、忍让,形成了鲜明对比。特别是“撕休书”和“追母”两个情节,终使李氏感动醒悟,她羞愧地唱到,“好损儿心胸比海宽,我亏好损儿悔青了肠肝,愿天下继母以我为鉴,生子养子同样重,疼爱不可偏”。道出了亲身感受和忏悔,也警示了后人。
重美感。中国戏曲以“美”为核心。戏,第一要好看,观众才能坐得住听得进,《少年闵子骞》注重写好故事的同事,注重情景交融,注重给演员留下展示美的舞台空间,尽量让演员用“歌舞演故事”,以唱抒情,以舞化美,让观众赏心悦目,满足审美诉求。如“求学”一场的学子们嬉闹,“比试”一场三人童趣表演,“鞭醒”一场的雪花舞等,都博得了观众的喝彩。
戏剧最根本的任务是塑造人物。写戏写人,写人写情,写情写心,写心写魂。写人情,人性,人物命运,才能感动观众,牵动观众的心,闵子骞是历史名人,孝德楷模,自古至今都是老百姓尊重的偶像。《少年闵子骞》多侧面塑造了闵子骞的光辉形象。他有一颗朴实善良的心,孝顺继母,尊敬老人,爱护幼弟,帮助同学;他有宽人容人的广阔胸怀,继母百般孽,他不计前嫌,维系着亲情圆满家庭和谐;他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助人为乐的高尚情操,自己忍饥受苦帮助老人打柴充饥。闵子骞用他的大孝、大爱的实际行动感动了身边所有人,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的思想境界也不断升华,人格魅力不断增强。闵子骞的故事,令人赞不绝口,流传至今,影响深远,是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典型教材,是推动文明城市创建的精神动力。本报记者 付雪芹
《少年闵子骞》曲作动人心弦
坠子戏是一个具有浓郁淮北乡土气息、艺术个性化很强的地方戏曲剧种。有些表演程式是从当地农民的日常生活中模拟提炼而成的,具有较强的图画色彩,其基本唱腔委婉多姿、丰富多彩,抒情性很强,大气动人,有着不可替代的艺术感染力。
看过这部戏的人都会为其幽默诙谐的花腔小调,优美华丽的衬词衬腔,催人泪下的“大寒韵”所着迷,而它的曲作者就是宿州市最著名的音乐人许飞。
“许老师的艺术生涯始于坠子剧,终于坠子剧。”闵子骞的饰演者、市坠子剧团团长李琳杰告诉记者,许飞刚参加工作时就在市坠子剧团,对坠子剧情有独钟,此次参与作曲而成为《少年闵子骞》的主创人员之一。拿到剧本后,许飞一遍遍反复研读,仔细揣摩人物心理,一腔一调不停调试。今年8月初,许飞开始着手谱曲,在创作过程中,他让演员根据各自对角色的理解自行设计唱腔,然后再说出自己的想法与之探讨。根据剧中人物身处情景、情绪表达等不同需要,许飞经过反复琢磨思考和试唱,最终创作出曲调多姿多彩,情感表达丰富的唱腔和伴奏,为《少年闵子骞》的成功演出添上不可磨灭的一笔。只可惜,天妒英才,《少年闵子骞》的作曲成了许飞最后的遗作。
许飞创作的《少年闵子骞》曲调委婉多姿、丰富多彩,抒情性很强,大气动人,有着不可替代的艺术感染力。许飞在创作中尤其重视“寒韵”的运用,使得唱腔凄厉委婉,催人泪下,曲调抒情充分,体现了闵子骞少时丧母的悲苦身世,以及他逆境中的隐忍、坚韧和自强不息。许飞对坠子戏情有独钟,倾力打造,《少年闵子骞》全剧唱腔多姿多彩,脍炙人口;男腔的“大口”庄、宏、刚、厚,质朴豪爽而高亢;女腔的“小口”俏、巧、脆、柔;花腔小调幽默诙谐,衬词衬腔华丽;充分体现了剧中人物的喜怒哀乐。坠胡的独特音色和大滑音与唱腔水乳交融,既强化了坠子戏剧种的地域特征和乡土色彩,又给人以美的享受。本报记者 本版摄影:马峰
新闻推荐
金龙机电(淮北)有限公司党支部成立于2012年,隶属于淮北市烈山经济开发区党工委。现有党员37人,预备党员6人。党支部紧紧围绕新时期党建工作,抓基层,打基础,抓质量,上台阶,先后被授予“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
淮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淮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