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感恩家风 代代传承

滁州日报 2014-08-19 15:30 大字

[摘要] 感恩家风 代代传承

感恩就是对别人给予自己付出的回报、对别人给予自己帮助的感谢、对别人给予自己赞赏的感激。无论你是何等尊贵,或是怎样卑微,无论你生活在何处,或是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只要你胸中常常怀有一颗感恩之心,随之而来的便是不断涌动着诸如温暖、热爱、善良、自信、坚定等美好的处世品格,人生旅途中自然而然就有一处处美丽动人的风景。我们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感恩的家风,代代传承。

感恩先知恩。我的老家在淮北农村,童年时弟兄多,负担重,加之,母亲又经常生病,因此,生活比较困难。记得我上小学时,不幸患了夜盲症,本村的爷爷、奶奶……知道后,先后主动送来了鸡肝,我吃后,不到一周时间,眼病就痊愈了;从小学到初中毕业,都是村里好心的叔叔(非专业理发员)看我头发长了,就利用星期天主动给我剃头,当时剃的虽是光头,但为我节省了近十年的理发费;考入城市中学后,本村的一位热心的阿姨听说我无垫被时,主动给我送来了一床垫毯,解决了我在中学住宿的铺盖问题……初中三年,学校不仅年年减免了我的学费,每月还发给我一等助学金,解决了我在校读书的吃饭问题;在读书期间,老师鼓励我,同学帮助我,还推选我担任班级干部;学成毕业工作刚一年,组织上给我连调两级工资;成家后,组织上主动照顾,将家属从偏远的乡村小学调入县城小学任教;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里,虽然家属家庭出身不好、社会关系复杂,但组织上仍吸收我入了党……这些感人肺腑的恩情,至今仍历历在目,铭刻在心,难以忘怀。

知恩须报恩。家乡村民的关心;老师的传道、授业、解感;同学的真诚帮助;组织的关怀照顾,给了我很大的精神力量,也给了我不小的学习动力,使我苦学不言苦,遇难不畏难。平时听课,我全神贯注;遇到难题,我不耻下问。每逢假日,更是我复习巩固所学知识的宝贵时间,甚至自己生病了,也从不请假休息。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以较好的学习成绩,回报乡邻、老师、同学和组织,让其放心、宽心、称心、欢心。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每到寒暑假,我总要和家中亲人一道,看望关心我、支持我、帮助我、鼓励我的恩人。走上工作岗位后,除了平时写信问候外,每到假期我们全家回到故乡时,我便带着孩子先后一一去拜望感谢给我童年无比温暖的恩人,这些恩人,虽不是家中亲人,却胜似家中亲人。听说有的曾关心我的爷爷奶奶不在人世了,每到清明回故乡扫墓时,我首先带着孩子到其坟上烧纸、磕头,并拜望其家中亲人。我以报恩的实际行动教育孩子、影响孩子、熏陶孩子、感染孩子,数十年来,从未间断。吃水不忘掘井人,多年来,我们家已形成了一种家风、家规。我家的子孙也从未忘记感恩。当得知曾在工作上给予自己大力支持和帮助的同志在大城市住院的消息,他们立即请假带着自己的儿子前去看望,除精神上给予安慰外,还在经济上给予大力帮助……孙子高考被军校录取后,他勤奋学习,苦练本领,被学院评为优秀学员,并光荣入党。毕业后,工作才一年时间,先后荣获各种光荣称号:省总队警官教练员比武第一名、支队训练工作标兵、武警部队优秀教练员、省总队新兵训练“文明带兵好干部”、三等功获得者……他用感恩的实际行动,报答组织的谆谆教育之恩、提供良好学习工作环境的栽培之恩、帮助解决实际困难的关怀之恩、给予荣誉奖赏的激励之恩。

感恩是精神上的一种宝藏,是灵魂上的一缕霞光。人人知道感恩,社会上就多一种文明;人人懂得感恩,家庭就多一种幸福;人人学会感恩,人世间就多一种和谐;人人传承感恩,同志间就多一种真情实意。让我们怀着感恩之心,唱着感恩之歌,迈着感恩之步,将感恩的家风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作者:张广惠

■JIA YI

新闻推荐

“大滁城”建设十项重点工程昨开工 城市道路和管网建设8个,安置房项目2个;总投资10.2亿

晨刊讯 5月的最后一天,“大滁城”建设又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昨日上午,轰鸣的礼炮声在滁城创业路创业北苑安置小区旁的空地上响起,也拉开了“大滁城”建设十项重点...

淮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淮北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