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关注大学生就业创业”系列报道之一最难就业季,大专生也可以“不愁嫁”

芜湖日报 2013-07-04 13:01 大字

□ 本报记者  刘光  陈旻  赵云涛

编者按  今年,我国高校毕业生达699万,被称为“最难就业年”,加上往年尚未就业的毕业生,就业压力可见一斑。就业,是第一民生。本报记者近期陆续走进芜湖市一些高校,看看芜湖的高校和大学生们如何突围“就业难”,开辟不一样的天地。

在今年毕业生数量创新高的形势下,就业难被不断提及,让许多尚未找到“婆家”的毕业生,急切地奔波于各大招聘会之间。而在芜湖职业技术学院里,却感觉不到这种急躁的氛围。

“我们一般三四月份的时候大多数学生已经落实工作了。”学院招生就业处处长王英说,从去年10月起至今,仅校内就举办了6场大型招聘会。

就在年前校内举办的生物工程系招聘周上,除了一批芜湖本地的知名企业,马鞍山、合肥等周边城市以及上海、南京等地企业也纷纷来“招兵买马”,创下了平均7个职位“抢”1名毕业生的纪录。而且,进场招聘的企业还经过了学院的“筛选”,多数都是实力雄厚、较有口碑的企业,试用期薪酬多在2000元以上,很多江浙沪等外地企业还有包食宿等优厚条件。“门槛”的设置,既是对学生负责,也减少了高职毕业生频繁跳槽的现象。对于企业和毕业生来说,都是有益的。

校企深度融合,创新教学模式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的“抢手”,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好用”。

从学院的教学模式上,就可以清楚地看出就业导向:以社会人才市场和学生就业需求为导向,借助企业资源和技术为依托,以“融入式”校企合作模式为基础,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加强学生实践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强化实训基地建设,积极推行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班就是在这种培养理念下诞生的。2012年5月学院与芜湖东旭光电合作,成立东旭电气班、东旭自动化班。“企业还没投产,我们就提前对接了,在公司安装调试阶段我们的学生就进场顶岗实习,这对他们是很好的锻炼,学生与企业共同发展。”电气工程系党总支书记金根木说。

“合作教学、合作培养、合作就业”的校企融合方式保证了学生的培养适合企业需要,企业一线来的“老师”加入教学中,也培养了学生对企业的文化认同感。

在2013届毕业生中,电气工程系就有鑫龙电器、上海金纬、东旭光电、动力源电子、恒升机电5个校企合作班,可吸纳全系15%的学生就业。合作班培养的效果让企业很满意,企业开始与校方结下长年合作关系。现在,很多早期开办的企业班历经多届已经发展成为专科学院了,比如“美的学院”就是一个典型代表。

而更令院方骄傲的是,学院走出的毕业生很多已经成为各行各业的骨干,尤其是为芜湖经济注入了极大能量。“我们系里的学生在芜湖本地就业的占到60%,奇瑞、恒升机电、鑫龙电器、美的、新兴铸管、格力等等,可以说大型企业里的骨干都有我们学生的身影。” 金根木十分自豪。

就业关口前移,学院亦是社会

近几年毕业生不断增多,就业压力逐年加大,就业难已是普遍现象,学院对此并不回避。“一方面,提升我们学生就业能力;另一方面,早做准备,先走一步。”学院党委副书记袁龙喜如是说。

对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来说,进校的时候,踏上社会就已经摆到了他们面前。大一入学,学院就会开设就业指导,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专业及就业前景;大二是职业生涯规划培训,大三是求职技巧培训,帮助学生们树立务实的择业态度。

对于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的学生来说,考上大学就等于找到了工作,不用担心3年后找工作的问题。但学院考虑的不仅是一时就业。“我们现在追求的不是简单的就业率,而是提升就业质量、层次,为学生开拓广阔的发展空间。”与企业合作,让学生获得最直接有效的职业岗位经验和知识,他们走出校门时,不仅已经适应了企业的环境,而且行业适用性也很高。比如最早开设的“奇瑞班”为奇瑞及其子公司,为开发区乃至全国汽车行业输送了大批适用人才。

学院对学生课程设置中特别强调的实训很好地体现了这种务实的思想,教学中模拟工厂环境,将教、学、做融为一体。“新的培养模式注重培养学生具备适应企业工作岗位的实践能力、专业技能、敬业精神及综合职业素质。”

毕业生就业质量代表着学院的品牌

虽然只是一所大专院校,但每年报考进来的学生超过本科录取线的大有人在。这里还有一个特别的现象,一家兄弟姐妹前后“接力”考进这里。去年从淮北农村考进学院生物技术专业学院的陈辉就是其中一员,他所在的大家庭里,已经先后有4个孩子都上了学院的同一个专业。大表哥周宗江是该校2008届毕业生,二表哥周宗洋是该校2010届毕业生,表姐孙学亚是该校2012届毕业生。现在,他们均在国内知名食品企业从事生产管理、检验工作。

学院为何有这么大的吸引力?学生们坦言,就业情况对他们报考院校有很大影响。“上大学后面直接面对的就是就业,现在大学生就业不容易,大专生自然更要早行动,师兄师姐们的亲身体会说服力比什么广告都强。”一位大学生说道。学院招生就业处的王英对此亦深有体会,“就业多做工作,招生少费力”。

“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就是学院的品牌,学生相信学院,学院就必须对学生负责,学生在学院不仅是学知识,学理论,还要学生存,学习怎样进入社会。”学院院长徐建平认为,高职院校的招生、教学、就业是一体的,只有把招生、就业、教学改革、人才培养工作结合在一起抓,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

新闻推荐

芜湖市代表队 全省青少年拳击锦标赛获佳绩

本报讯  经过八天紧张激烈地角逐,安徽省青少年拳击锦标赛近日在在淮北市鸣锣收兵,经过激烈比赛,芜湖市代表队取得了骄人的战绩,22名运动员参加17个级别角逐共夺取...

淮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淮北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