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昔日穷山沟 今成“聚宝盆” ——钟山镇朝南厂农旅结合脱穷帽

广西日报 2017-06-28 08:15 大字

本报记者 周 映  通讯员 廖超文

村庄镶嵌在绿意盎然的群山中,小洋楼依山傍水,果园生机勃勃,篱笆小菜园种满各色蔬菜……近日,记者在钟山县钟山镇丹龙村委朝南厂自然村看到了这样一番令人爽心悦目的景象。

“水泥路从村里直通县城,村庄变美了,群众收入增加了,大家特有精气神。”谈及家乡的变化,朝南厂村79岁的董其华老人语调充满了自豪。

董其华老人回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朝南厂自然村是一个交通闭塞、十分困苦的穷山沟。当时,一些从事生猪生意的商人试图到村里收购生猪,但来过一次就怕了,原因是收购的生猪全靠商人撵着猪屁股翻山越岭徒步出来,部分生猪因耐不住山高路远的折磨,筋疲力尽死在半路上。这亏本生意有谁愿意做呢?

朝南厂自然村是一个只有39户162人的小山村,其中贫困户12户,贫困人口34人。据该村党群理事会副理事长董丛斌介绍,县政府实施财政奖补政策以来,村里先后争取资金600多万元,按“三自一补”(自主管理、自筹资金、自己动手、财政奖补)模式推进生态乡村建设。

财政奖补资金的到位,极大鼓舞了当地党员干部和群众投身生态乡村建设的热情。群众无偿拆除危旧房30多间,腾出菜地10多亩作为建设用地;筹集建设资金6万多元,义务投工投劳3000多人工。

目前,龙泉滨水游憩带、滨水度假区、果园休闲区、农事体验区、户外运动区“一带四区”农村生态示范园正加快推进。

2016年4月,自治区领导在朝南厂自然村调研时,对该村的生态乡村建设给予了高度评价。

路通了,村美了,该村党群理事会又把发展方向转到了产业富民之路,成功引进钟山德福农产品有限公司,先后投资2000多万元,在丹龙村委种植贡柑达2300多亩,其中朝南厂自然村中心示范区700多亩。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当地农户出租土地、就地务工、承包管护、经营提成,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挣钱。去年,该村12户贫困户中就有10户脱贫,其中有8户还建起了小洋楼。

“我原来是贫困户,去年脱贫了。我和弟弟获得政府1.5万元的危房改造补助金,建起了一栋钢筋水泥楼。现在全家的田地都出租给德福公司,平时自己除了在公司水果基地打工,还入了股,每年有4000元入股分红,可以享受3年呢!”该村脱贫户董仕成乐呵呵地说。

德福农产品有限公司法人林述禄介绍,德福果业基地按80元/天的标准,聘请当地50多名村民为基地工人,人均月收入2400元。仅土地承包一项,每年就给出租田地的农户带来100万元收入。此外,公司还与农户签约,将种果利润的10%分红给长期提供劳务的农户,实现了利润分红有收入。今年,果树进入挂果第一年产出期,预计分红可达30万元。

在抓好生态乡村建设和水果种植的基础上,朝南厂自然村采取农旅结合的方式,大力发展具有传统特色的生态乡村民俗旅游业,初步形成了“吃农家饭、住农家屋、享农家乐、观农村山水”的产业链。

昔日穷山沟,今成“聚宝盆”。特色水果种植业和生态民俗旅游业的风生水起,吸引了当年迁出的农户纷纷返乡发展。目前,该村又争取到资金100多万元,掀起宜居乡村建设高潮。

新闻推荐

钟山县深入推广“三自一补”模式 激发“宜居乡村”建设活力

钟山讯近年来,钟山县以“空心村”整治为突破口,深入推广“三自一补”的工作机制和运行模式,充分激发了农民群众参与乡村建设的热情和活力。截至今年6月,该县已有15个自然村开展了自筹资金工作,...

钟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钟山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