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大田村“整容”记

广西日报 2017-06-15 07:15 大字

本报记者 周 映 通讯员 潘彩琳 廖超文

古宅老树映池塘,绿野飞花水一方;楼榭亭台入画卷,玉带龙珠揽斜阳。这是笔者近日走进钟山县公安镇大田村时的所见所感。

谁曾想到,如今靓丽的大田村几年前却是另一番景象:村里虽有几个大荷塘,却处处脏乱差。荷塘边上许多老旧房子,倒的倒塌的塌,垃圾乱堆,杂草横生,一片颓败荒芜,大家嫌之避之。

自开展“生态乡村”建设以来,大田村在村容村貌改造上下了一番功夫,却不尽如人意。2015年10月,大田村委组织村民代表到钟山县凤翔镇底村参观学习,那里的情景让村民代表和村委会干部眼前一亮。2016年的大年初一,村民们一改往年的常态,在村边的古树下不再聊“今年打工挣了多少”之类的话题,钟山县凤翔镇底村成了大伙关注的焦点。

“那寨子,真是整得好靓!”两个月前,村民杨勇湖作为村里代表参观了底村,他的语气里满是羡慕和向往,好几个同去的村民也跟着附和。

“你们光说别人好,我们村子也不差啊!”人群中不知谁抛出了一句,叽叽喳喳的谈论声突然安静了下来。

“对啊!不是说我们筹多少政府补多少吗,我们村这么多人,我就不信筹出来的钱会少!”村民杨信荣打破安静,语气有些激动。

“只要村委定个数,多少钱,我马上掏!”“我也是!”“我也是!”一时间,大家纷纷表态。

村支书杨智彪当场表示,趁着村里在外闯荡的年轻人都回家过年,索性让村民理事会去做动员,大家愿意捐多少随心意。

这一动员,仿佛在平静的湖面掷下巨石,激起了村民空前高涨的热情。在外地工作、回乡养老的退休老干部杨启宪带头捐了1.18万元,村民少的捐三五百元,多的捐三五千元。

孤寡老人杨礼六早年因中风导致半身不遂,丧失了劳动能力,靠政府发的五保金维持生活。得知村里要捐钱搞生态乡村建设,他颤巍巍地来到捐款现场,掏出皱巴巴的一沓零钱。几个理事会成员知道他生活困难,都劝他不用捐了,并纷纷表示愿意帮他垫上。

杨礼六一听不高兴了:“生态乡村建设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大事,自己就是少吃点也要把钱捐上。”工作人员数了数,杨礼六捐款整整300元。

就这样,全村550户2700多人,一个也没落下,短短一个月,就筹集上来52万元。

“钱有了,开工建设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杨智彪说,村里人多想法多,有的村民对生态乡村建设持着怀疑观望的态度。

于是,村里4个片区的村民理事会,不厌其烦地召开宣传动员会,直到彻底扫除了“不动村不动土”的陈旧观念,拆了70多间猪舍、茅厕、烤烟炉等危旧房。

村民在行动,政府也没袖手旁观。除了落实“三自一补”的财政资金外,县里和镇里的领导干部还多次到村民家中走访,了解群众对生态乡村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同时请县规划部门对大田村的建设进行规划设计,并及时协调解决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

钟剑锋是公安镇派到大田村的驻村干部。作为一名副镇长,自从村里“动土”之后,他几乎每天都在施工现场“蹲点”,督促检查施工进度及质量。

“我们一方面以村屯中心、道路两旁、房前屋后为重点,搞好村子美化规划设计;另一方面修缮和保护古戏台和古民宅,留住大田村的历史记忆。”钟剑锋说。

在建设施工的那段日子里,每天都有上百村民参加劳动,运沙石水泥的车子络绎不绝。70多岁的杨永资老人因年迈无法加入建设队伍,但他每天都会在村里走上几圈,见证村子一天天的变化。

望得见青山,看得见绿水,记得住乡愁。危旧房被拆了,新休闲广场建起来了……大田村重整仪表,犹如打扮靓丽的美人,款款地走出了深闺。

新闻推荐

端午假期互动旅游引人气

本报讯(记者何丹)端午节期间,贺州市景点景区组织了丰富的互动类旅游文化活动,吸引了大批中外游客,为小长假营造出浓浓的传统节日气氛。市旅发委数据显示:端午假期三天全市共接待游客17.34...

钟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钟山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