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养殖户“输血”“补钙”加营养郓城县力促畜牧业“膘肥体壮”
郓城讯 (通讯员刘考勇 崔继刚 毕玉亮)郓城县陈坡乡侯庄村的邢玉利现在成了远近闻名的致富能人,在县乡养殖政策和资金的扶持下,邢玉利养殖场的600头猪、200只羊膘肥体壮。他逢人便说:“政府的扶持政策和资金就像 ‘输血\’‘补钙\’一样,使养殖户越做越强。”近年来,郓城县大力实施“畜牧兴县”战略,最近在全省畜牧业振兴规划中,该县被省确定为“生猪、肉牛、肉羊、肉禽、蛋禽、特养”五大产业重点县。
该县广开筹资渠道,综合利用财政资金、信贷资金、项目资金,加大扶持力度,形成了多元化的畜牧业发展投资机制。县农业银行、农村信用联社等采取农户联保贷款、简化贷款程序、延长贷款时间等方式,累计发放林下养殖贷款6000多万元。陈坡乡马楼村是特种动物养殖专业村,杨庄集镇唐店村是肉鸭专业村,县农村信用联社实行 “依据规模,信用分级,一帮到底”的方式,先后向150家养殖户发放贷款400万元。张营镇张官屯村通过银信部门扶持,建起了80多个大棚的肉鸡饲养小区,存栏量达到30多万只。该县还通过积极整合县扶贫开发、现代农业专项资金、科技推广等项目资金,按照性质不变、渠道不变、捆绑使用的原则,投入扶贫专项资金700万元支持发展林下养殖,发展扶持了4个专业养殖乡镇。这些乡镇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采用先建后补的办法,对农户新建一个大棚给予3000—5000元的资金补助,共建成养殖小区15个,建起500多个养殖大棚。目前全县林下养鸡、养鸭大棚已发展到2559个,林下大棚养鸡、养鸭示范场(区)达到124个,存栏5000只以上的林下柴鸡放养点达到20处。
按照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便处理无公害化和监管常态化的“六化”要求,郓城县加大了标准化饲养场(区)建设力度。目前已建成标准化饲养小区25个,规模场260个。在建设中,有关部门坚持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与现有的龙头加工企业结合起来,与科技示范项目结合起来,同时完善利益联结机制,组织神舟集团、富仕达食品有限公司、金绿洲食品有限公司等企业与养殖大户、流通商贩等建立起各类养殖协会或畜禽产销合作社,实现了农民与市场的有效对接。全县建有各类畜牧合作经济组织110余家,从事畜产品中介服务人员达1万多人。
在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进程中,有关部门和乡镇积极开展技术培训,每年举办10余期培训班,培训人员3000余人,并在全县组成6个技术指导小组,常年深入现场巡回进行技术指导,及时解决养殖户存在的实际问题。重点推广了大棚养鸡养鸭技术、环保养猪法、林下柴鸡放养配套技术、肉羊育肥及猪人工受精技术等5项畜牧实用新技术。该县作为全国生猪调出奖励大县,有25处环保养猪法猪场已建成发酵床面积13000平方米,养猪1万余头,2009年12月下旬,国家肉羊产业技术体系舍饲育肥技术研讨与推广会在郓城召开。目前,全县共有肉羊专业村76个,已经建成和正在建设的标准化规模肉羊场达120多处。
坚持不懈地为养殖户和龙头企业“输血”“补钙”增加营养,使郓城现代畜牧业“膘肥体壮”。该县连续三年被省畜牧兽医局授予畜牧工作先进县。全县畜产品加工企业冷储吨位达到3万多吨,年肉类加工能力达到10万吨,规模以上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56家,其中有省级重点农业产品化龙头企业2家,市级4家,吸纳农村劳动力10万人。
新闻推荐
...
郓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郓城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