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小产品大产业 —— 丁里长镇北三村见闻

菏泽日报 2010-12-28 10:59 大字

一排排样式别致的别墅,一条条笔直平坦的乡间公路串起了一个个大工厂小企业……走进郓城县丁里长镇北三村,只见车辆鱼贯出入、川流不息,户户机器响,人人笑声朗,到处洋溢着蓬勃发展的气息。

从上世纪80年代初加工刷酒瓶的小棕刷起步,发展到现在江北最大的酒类包装生产基地,谁也没想到只有1125户、3300人的北三村用20年把一个不起眼的小产品做大做强了,还把它做成了一份大产业,实现了大跨越。

说起发展之初的星星之火,于北村原党支部书记张习平介绍说:“我们于北村有个叫于际生的人,上世纪80年代初在鄄城孵化小鸡卖,见一位朋友加工刷酒瓶的小毛刷利润可观,就把朋友请到村里办起了村办企业,当时属于村集体企业,由于管理跟不上,红火了没两年就衰了,可10多个工人掌握了毛刷的加工技术,随即成立了10多家小作坊,开始了创业,成为第一批星火传人。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从简单的毛刷加工,到加工胶套、瓶盖、酒瓶制造等,最终成为燎原之势。”

于北村党支部书记傅秋良感慨地说:“我们村有310户人家,从事加工酒类包装的多达260户。每户小作坊都有五、六个人帮工,别小看这些小作坊,他们有可能作成大公司,我村的于祥光、傅先津,都是从一万多块前起家,发展到现在的数千万元资产公司。”

今年只有40出头的于南村党支部书记张恩从,是从销售酒瓶的业务员做起,历经磨练,成就了今天华峰玻璃有限公司的老总,年销售各类酒瓶1亿只。于南村目前有金鹏包装、诚和印刷、华峰玻璃、正达玻璃等规模企业10余家。

“我们这些草根企业也要讲究产品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品,创造新产品,上马节能、附加值行业!”年轻的董厂村党支部书记董忠怀更是高瞻远瞩,他介绍说,村里的一些企业不仅搬进了县工业园,实现了大扩张,还进行了大调整。如博海印刷,又新上马了两条世界先进的海德宝彩印生产线,把产品服务提高到更多更高的档次;董卫国、董忠亚等企业老板已开始涉足化工、电子等新型附加值高的行业生产,实现了大转身发展。

从事瓶盖近20年加工生产的烟郓盖业总经理张建斌说,纵观北三村的酒类包装生产,从上世纪90年代最初的简单加工,到上世纪90年代末包装产品的不断丰富、产业链的不断拉长,再到目前产品的科技创新,北三村的发展实现了三大跨越。

谈及以后发展的方向,张建斌说,企业做成了一定规模,就要向管理、向创新要效益了,21世纪人才是关键,我们不仅与大专院校进行了合作,还为专家、学者建起了科研楼、教授别墅,重要的是留住人才。

通讯员 魏忠友 刘考勇

新闻推荐

郓城助保金贷款为民企“输血”“造血”

...

郓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郓城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