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刘村家家户户发“木财”
来到郓城县唐庙乡后刘村,一进村听到的是木材加工机器的轰鸣声,看到的是村民晾晒皮子的忙碌身影,村里家家户户都在家门口忙着发“木财”。
后刘村是一个有着920多人的村,过去条柳编织是村民一项重要的收入来源,这个村的柳编制品曾通过外贸部门出口到国外。可是随着塑料等制品的普及,条柳编织逐渐走向没落。如何让群众能在家门口重新找到致富门路,成为村党支部一班人心上的一块石头。村党支部一班人经过一番商议,认为本村劳动力丰富,林木资源充足,搞木材加工不但可以发挥本村优势,让群众就近就业,还可以扩大林木覆盖面积,改善生态环境。
在乡党委支持下,村党支部积极解决建厂用地、用电,并和信用社等部门协调发展资金。党员干部带头建厂,带动全村参与到木材加工行业中来。经过几年的发展,后刘村的木材加工产业已经初具规模。全村共有板材加工厂30多家,旋皮加工厂100多家。在后刘村的永森木业看到,刷胶、切割、压板一道道的工序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据后刘村党支部书记李永贞介绍,永森木业共有工人120人,年可加工板材60余万张,实现产值4000余万元,而这样规模的企业在后刘村的板材加工企业中也只能算是中等。
木材加工企业的飞速发展解决了村里富裕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村民不出村就可以到工厂打工挣钱,形成了“村中无闲人,人人忙致富”的局面。夫妻双方都在永森木业打工的刘之光说:“俺两口子都在这个厂子里打工,一个月收入就将近5000元。在俺们村年龄较大的就是剥树皮一天也能收入七八十元。”木材加工带来的是真金白银,全村在信用社等金融机构的存款上千万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超过了一万多元。一个只有200多户人家的小村庄家庭轿车就有25辆。
唐庙乡乡长郑巧玲介绍说,在后刘村木材加工企业的辐射作用下,该乡准备联合周边村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整合资源,合理规划,设立木材加工区,以便形成产业链和规模效益,使唐庙乡的木材加工企业进一步发展,给乡里的群众带来更多的利益。通讯员王金鹏 王顺
新闻推荐
让群众明白,还干部清白 ——郓城县黄堆集乡善管村集体“三资”改善民生调查
...
郓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郓城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