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耕耘 静待花开 “学霸”如何练就?揭秘合肥一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教育部专家来合肥一中进行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国家级示范校建设调研活动
○合肥一中喜获首批“北京大学博雅人才共育基地”称号(安徽唯一三星博雅基地)
○2020年保送生:程锐诚(右)、2021年保送生:陈怿阳(左)
○侯健坤:安徽首位入选清华丘成桐数学领军人才计划学子
“合肥一中高一学生被清华录取”“高二直升北大!合肥一中又出学霸”“合肥一中学霸拿到8所名校offer!”……在“盛产”学霸的合肥一中,产生类似的新闻已成一种“常态”。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作为一所百年名校,从1902年的学堂初立到如今,合肥市第一中学已走过119年的漫漫征程,从这里走出来一批批优秀学子,硕果累累。
近年来,学校秉承“勤研善教、启智育人”的优良教风,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全面施教、广育英才”的教育实践,帮助孩子们茁壮成长,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基础教育的示范与引领。
“盛产”学霸
屡屡刷屏市民朋友圈
今年4月,一则新闻刷屏合肥市民的朋友圈——合肥一中高一学生侯健坤提前“高中毕业”,收到了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侯健坤是合肥一中强基实验班的学生,来合肥一中学习还不到一年时间,被清华丘成桐数学领军人才计划录取,创了合肥市高一即被清华录取的历史。
“侯健坤上清华大学意义不仅仅是高一学生上清华,主要是清华丘成桐数学领军人才计划首次全球招收不超过100人,作为未来数学家来培养。小侯同学作为首届学子,从这个角度来说这次的录取意义非凡!”合肥一中校长封安保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类似的新闻频频发生在合肥一中,合肥一中成为一个“盛产”学霸的地方。仅今年以来,该校就多次因优秀学生被名校录取引来社会关注:1月12日,合肥一中高三学生刘子临收到了牛津大学数学专业的预录取通知;3月15日,合肥一中中美班丁雯琪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录取。
在“百度”中输入“合肥一中+学霸”进行搜索,弹出一条条的新闻更具说服力:《合肥一中最牛“学霸班”:55人全上一本》、《合肥一中"学霸班"60人全进名校 平均分超一本线150分》、《又是别人家的孩子!高二直升北大!合肥一中又出学霸!》……
当这些优秀学生谈到自己取得的成绩时,都不约而同提到合肥一中的“勤研善教、启智育人”的教风。
刘子临说,自从高一上竞赛课开始,班主任和数学老师王先阳鼓励他不要满足于课本知识,而是主动挑战更加复杂的数学问题,拓宽数学视野,提升思维水平,并鼓励他坚持理想,做好时间管理,这种数学和自律能力帮助他在面试中得到了面试官的青睐。
侯健坤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费瑞梅,带出的学霸灿若繁星。她谈到班级管理时表示,“一定要营造非常宽松、平和的学习氛围”“班级管理上要更关注每一位孩子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在她看来,对这些优秀学生更多的是引导,尤其是面对挫折的时候。
“七彩课程”
实现学生“全面与个性”发展相结合
走进合肥一中,扑面而来的是浓郁的学习氛围。在这里不仅听到朗朗读书声,还有欢快的舞蹈、激辩的模拟联合国大会、深邃的国学社、兴奋的修学旅行……同学们在完成学业之余,沉浸在智慧的海洋里,收获着希望和信心。
封安保介绍,针对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学校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结构模式、教学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推进“七彩课程”建设,实行培养模式多样化,探索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途径。
其中,教学改革是合肥一中推进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该校依据各学科课程标准组织教学,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改进教学方法,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教学规律,激发学生良性学习动机。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结合实际对不同学科课程采取分层次教学。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分层布置作业,根据班级情况采取不同的课时安排。对于学有余力的同学,尝试通过非行政班的形式采取加快、拓宽、加深等策略满足其学习需求,或通过考核对其实行相关学科免修制。在学科学习中介入项目学习,培养创新能力。
同时,促进教师进行学科课程的二次设计,提高教学效率。以“集体论课”为平台,通过专题式教学研究,解决学科教学的共性问题。体育课程采用模块化“体育套餐选项”模式实施教学;艺术课程增加课时,高一阶段部分班级每周4节艺术课,采用“讲座”模式实施教学;通用技术课程采用“少理论、重实践”策略组织教学。
在推进“七彩课程”建设中,合肥一中注重“文化引领、育人为本、稳步推进、注重实效”, 通过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结合”。
试点“强基班”
育人方式有了新实践
去年6月,一则新闻引起学生和家长广泛关注——合肥一中公布强基实验班招生方案,“强基实验班”也成为2020年中招政策的“热门话题”。
2020年1月14日,教育部官网发布《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决定自2020年起,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也称强基计划)。根据《合肥市市属普通高中推进强基实验项目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文件要求,经市教育局批准,2020年合肥一中试点举办“强基实验班”。
作为创新型拔尖人才培养的试点班,合肥一中的“强基实验班”的培养目标是:坚持立德树人、五育并举,对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教育,为学有余力学生充分发展创造条件,提升学生的家国情怀和钻研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
“对于强基班的学生而言,绝不能仅满足于书本知识的学习和高考竞赛的题海,而要广泛关注当今科技前沿和世界发展,提升环球视野,为创新创造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封安保介绍,依托合肥一中科创中心,为强基班开辟了创客空间,供同学们课余时间自主发明创造;依托合肥一中智慧学院,为强基班开辟了探究性学习基地,建构包括“图书自修”、“云课学习”、“创新实践”、“分组研讨”等多元化学习方式;依托中科大,成立了“合肥一中强基班中科大导师团”,由中科大各学科博士生导师持续为强基班学生带来前沿科技和人文社科讲座等。
“强基实验班”的实施,让合肥一中的创新育人方式有了全新的载体和实践。自去年开班以来,强基班秉承“志存高远、德才并重、情理兼修、勇于开拓”的教育宗旨,立足终身发展,深化教学改革,建设特色课程,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期待未来卓越发展。
开展学科竞赛
挖掘学生学科专长
2020年合肥一中的学科竞赛迎来“大丰收”:208名同学获得省级及以上的奖项。其中,1人获得全国奥赛决赛金牌,9人获得全国奥赛决赛银牌,5人获得全国奥赛决赛铜牌。同学们对科技的崇尚和追求,对竞赛的热爱和坚持,再次书写了合肥一中学科竞赛的辉煌成绩。
记者了解到,为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精神,培养创新型人才,合肥一中设立创新人才实验班,根据学生的不同潜能与发展方向,改革课程设置与教学方式,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更优质的教育。竞赛班的培养目标是尊重学生特长发展和不同发展方向需要,按照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的要求,培养具有专长的选手,为其参赛、获奖、保送和参加自主招生夯实基础。多年以来,在“全面施教,广育英才”理念的引导下,合肥一中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等五项学科竞赛中全面开花、屡创佳绩。许多优秀学生在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成为他们实现名校梦想的重要“敲门砖”。
与高校牵手
为学子搭建成长平台
作为优质生源聚集的合肥一中,每年为各大高校输送许多优秀学生。为进一步促进大学教育与中学教育的有机衔接,为拔尖创新人才提供更为宽广的成长成才通道。近年来,合肥一中与国内多所名校“牵手”,开展共育人才计划。
4月8日,北京大学在英杰交流中心举行“北京大学博雅人才共育基地”启动仪式,作为北大首批“博雅人才共育基地”校,合肥一中校长封安保应邀参加,与来自全国37所知名中学校长共聚燕园,共同见证博雅人才共育基地建设的启动。
值得一提的是,合肥一中是安徽省唯一的三星博雅基地(数学、物理、化学三科),也是安徽省唯一受邀出席活动的知名高中。“博雅基地”将从高质量的学科能力和全面的综合素质两个维度开展大学与中学的育人合作,将为优秀的合一学子搭建一个快速成长的平台。
在省外,与北大等名校“牵手”;在省内,合肥一中与中国科大的交流密切。
记者了解到,早在多年前,合肥一中就与中国科大携手推出“创新人才培养计划”,这是两校共同建设的深化教育体制改革试验田。该计划着力打通创新人才培养的壁垒,课程设置以合肥市第一中学的七彩课程为基础,以STEAM课程为重点,构建基础性课程、拓展提高性课程、自主实践性课程三位一体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其中,科大派遣知名院士、教授开设一些拓展提高型课程和创新实践类课程,科大的国家重点科研平台部分对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班的同学开放,并精选部分低年级课程供学有余力的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的同学旁听,共同探索行之有效的创新型科学人才培养模式。
用心耕耘,静待花开。
在创新人才培养道路上,合肥一中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一步一个脚印,勇于探索和创新,为学生成长搭建更为广阔的平台,继续书写教育传奇。
合肥报业全媒体记者 蒋瑜香
新闻推荐
○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一行调研合肥四中○杜兴国老师和学生在一起○学生在参加美育体验课程○学...
合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合肥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