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未知而学 为未来而教

合肥晚报 2021-06-01 00:52 大字

○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一行调研合肥四中

○杜兴国老师和学生在一起

○学生在参加美育体验课程

○学生在腊八节书写春联

2021年3月,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在调研合肥四中时指出,合肥四中的办学理念提炼得非常好,“为未知而学,为未来而教”,发展的是着眼终生、面向未来的教育,需要学校更全面、更深入地探索,在党的旗帜下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同时,陈宝生也勉励全体合肥四中师生,要不忘教育初心、牢记育人使命,继续更好地推进学校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异地复校不到三年的时间,合肥四中已然成为老百姓心目中“家门口的好学校”。而这辉煌成绩的背后,离不开领导的关怀、专家的引领以及同伴的互助。复校近三年,省市及教育主管部门领导多次实地调研合肥四中,就学校的校园建设推进、五育并举落实、智慧校园实施等进行调研,给予学校以指导及帮助;学校四方论坛共举办32期,先后邀请了北京大学陈波教授、清华大学石中英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杨庆祥等专家学者莅临讲学,为学生开拓视野、增长见闻;与合肥一中等兄弟学校积极搭建交流平台,全面实现“互联互通、共享共荣”。

是温暖母校更是梦想起点

为未知而学,他们在这里大放异彩

“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在这样一所承载着对千年府学历史传承的校园里,同学们正用奋斗书写着自己与四中的青春故事。

1805班的李建超同学是即将步入高考考场的高三学生。聊起将要到来的高考,他坦言,除了对大学生活的向往、期盼,更明显的则是对母校的不舍在与日俱增。“在四中三年,我走遍了校园的每一个角落,熟悉了她的一草一木,喜欢着她的一砖一石。”他告诉记者,位于景贤书院的图书馆是他最喜爱且眷恋的地方,是书的海洋,可以尽情阅读。

脚踏实地行稳致远,在已经结束的多次模拟考试中,他收获了令家人和自己满意的优异成绩。被问及对三年高中生活的评价时,记者注意到,“温暖”是李建超口中的关键词。“从一个个单词、一个个公式、一幅幅图表,到一份份作业、一场场考试、一张张奖状,老师们将多年知识的积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我们,从起初的懵懵懂懂到现在的成熟稳重,感谢老师们教我学会了做事、做人,我也读懂了校训‘明德弘毅,行圆智方’的真正内涵”,他说,“在四中这个大家庭里,作为‘大宝’中的一员,我和朝夕相伴的老师、同学们早已亲如家人。”

有人说,好的教育是有魔法的,是会让孩子眼里有光、心中有梦的。在和2001班张昊然同学和1917班达子怡同学的交流中不难发现,他们的眼里始终闪烁着快乐的光芒。张昊然是高一学生,也是学校模拟联合国社团的社长,作为第三任社长,聊起社团从无到有的发展进程,他的言语间满是自豪与激动。“特别感谢学校给我们提供学生社团这个平台,并且真正赋予我们自主性,让我们在锻炼提升能力的同时开阔了眼界。”张昊然这样说道。以“一流的视野”认识世界,以“一流的胸怀”勇于担当。记者了解到,四中还会定期开展校本课、社团课,不定期举行实践课、报告会。“只要我们有意愿,学校都会充分挖掘发挥我们的乐趣点,让我们在潜移默化中寻找自己未来感兴趣的方向。”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说起四中丰富多彩的活动,不能不提到研学旅行。1917班的达子怡告诉记者,“前不久的研学旅行,从制定路线、挑选路线开始,全程都是由同学们共同参与的。冶父山的秀丽之美、茶园劳动的初体验、新四军指挥部的革命印记,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更让我们懂得了奋斗的意义,坚定了努力的决心。”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达子怡同学绝大多数时间都住校,也正因如此,她对这所校园产生了更加浓厚的感情,“图书馆、运动场、美学中心……在我们学校的点滴细节里,真的能感受到‘唯阅读、运动与艺术不可辜负’的理念,两年多的时间里,老师们给了我家人一般的关爱,感谢遇见、感恩四中!”

是良师亦是益友

为未来而教,他们是成长路上的引路人

“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

在合肥四中高三语文组办公室里,常常出现这样的场景:一群来自不同班级的学生围着一位老师问问题,老师耐心地一一解答,直至上课铃响起学生才匆匆跑回教室。这位老师,就是安徽省特级教师——杜兴国,而这样的场景,杜兴国一坚持就是33年。平时沉默寡言的他,一站到讲台上面对学生,就激情澎湃妙语连珠睿思迭出。心里装着学生,眼中盯着课堂,杜兴国似乎从不知疲倦。作为合肥市领军人才、合肥市教育名师工作室领衔人、合肥市语文学科带头人,杜兴国还承担着培养青年教师的责任。杜兴国的课堂是开放的,年轻教师是可以不打招呼推门听课的,大家总是感叹:“杜老师的课堂总是干货满满。”

和杜兴国一样,江明老师也是合肥四中通过绿色通道引进的一名优秀教师。加入四中大家庭近三年,身兼年级部副主任、班主任、教研组长多个身份的他在不同角色间切换自如。回忆起一路走来的时光,他坦言也曾遇到过“小困难”。“记得刚到四中工作时,也曾有过‘水土不服’,渐渐地,通过和领导、同仁的交流,我对校情和生情有了整体上的认识,与同事和合肥一中名师们的交流取经加深了我对合肥教育环境的了解。”

作为合肥新四中第一批23位教师(赴合肥一中跟岗培训一年)之一,回想起创业之初的艰辛,张群利记忆犹新。“吴英明校长常讲,当四中还是一片工地的时候,家长们信任我们,选择把孩子放心地交给我们。所以,我们接受的不仅是600个学生,更是600份珍贵的信任,更是600个家庭的希望!我们要努力地把学校办好,让孩子遇见我们,成为他们幸福人生的开始。”疫情期间,10分钟的微课,张群利重复录制近二十遍,只为给孩子更好的呈现。生活中,用心陪伴每一名学生的她是学生口中和蔼可亲的“群姐”。

五月的高三教室里,有一位打着绷带依然奋战在一线的美丽教师,她的名字叫做朱美玲。年初,因为急着赶往学校上课,朱美玲与一辆汽车发生碰擦,简单处理后仍赶忙到学校上课。勉强支撑了一节课后,因为情况加重不得不前往医院,检查结果出来后是较为严重的软组织挫伤,朱老师无奈只能在家卧床静养。但仅仅一周,朱美玲就因为放心不下毕业班的学生,坐着轮椅、拄着拐杖坚持上课。“教书是个良心活儿,我把我能做到的都做到,剩下的还要靠同学们自己努力,我们一起加油”。

用渊博学识引领学生勤学笃行,用高尚师德指引学生拼搏奋进,用春风化雨呵护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其实,杜兴国、江明、张群利、朱美玲只是无数“四中人”故事的一个缩影,他们犹如一团火焰,凝聚起四中力量、汇聚成四中精神,用爱与责任铸就师魂。

是搭档也是同盟

携手同行同频共振,星辰大海未来可期

“时光不居,岁月如流。还记得那个桂子飘香的九月,我陪着孩子一起踏入四中的情形。绿树掩映,落英缤纷,高端大气的一栋栋教学楼,墨染芳华的图书馆……每一处都是风景怡然,每一处都能感受到蓬勃向上的力量。”回想起初次和孩子来到四中的情景时,1807班范昕祎同学的妈妈记忆犹新。

“三年里,吴英明校长无数次深情地说,每个孩子都是四中的宝贝。”作为四中第一届毕业生家长之一,她对四中以包容以爱以期许以赏识善待每一位学子的初心印象深刻,她坚信,四中有吴英明校长这样情怀满满的领头人,有一群专业能力强、敬业爱生的教师团队,还有一流教学设施、一流住宿环境的加持,家校一体,同频共振,饱含热情,定能共赴山海未来可期!

孩子在四中的这三年,收获了哪些成长?作为见证者,家长最有发言权。

“培养了自立”“传递了自豪”“习惯了自律”“收获了自信”……1805班陈宇楠同学的爸爸欣慰地用这几个关键词形容了孩子这几年的变化,“当初带着新奇进入新四中学习,这是孩子第一次离家独立学习生活的开始,同时也是考验孩子自立能力的开始。孩子用行动证明了自己能够适应学校紧张而有序的生活,学会了安排好自己,也学会了自己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陈爸爸告诉记者,孩子原本性格相对比较内敛,住宿生活后发现孩子爱交流了,每次回来俨然就是合肥四中的义务宣传员,与同学聊天、朋友聚会都会骄傲地说:我们四中是最棒的!“孩子以四中为荣的自豪感时刻感染着周围的人,也让我知道了新四中有一个激情澎湃、团结向上的团队支撑,他的学习生活是愉悦而又充实的。”

在这方校园里,孩子们更收获着自信。陈爸爸回忆道,第一次周测出成绩时,孩子在电话里嗫嚅,“这次没考好,对不起,我努力!”“这种时候我们家长只能是劝慰与鼓励,而四中的老师比家长更了解学生也更关心学生,哪科是弱项,哪科的老师就给孩子多增加学习资料,老师的辛苦与关注,给了孩子更多的支持与鼓励,变成了孩子更加努力的动力,很快所有的努力都有了成效,孩子用成绩诠释着他的努力与进取,也回报着老师们的辛苦与付出。”

三年来,孩子在四中校园里不断地成长,在追梦的道路上奋力前行。高考即将到来之际,陈爸爸也在采访中给新四中的“大宝们”送上了祝福:“愿你们合上笔盖的刹那, 都有侠客收剑入鞘的锋芒!祝愿四中的学子们金榜题名,前程似锦!”

三年,是一届学生高考征途的终点,却又是一所学校蓄势待发的起点。未来已来,站在两个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合肥四中将聚焦学校办学底色特色,不断探索立德树人、五育并举、信息化推进学校教育改革发展等新路径,引领学校高品质发展,进一步擦亮“学在四中”的品牌名片,写好四中教育发展的“奋进之笔”,为合肥市打造“五高地一示范”的战略部署添砖加瓦、增光博彩!裴启超 唐萌

新闻推荐

发挥政协委员特长优势解决群众身边关键小事李修松来区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基层走访活动

本报讯5月27日上午,省政协副主席李修松来区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基层走访活动,先后走访了龙岗开发区、七里站街道、...

合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