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机场旅客年吞吐量已超千万

江淮晨报 2018-07-26 01:28 大字

[摘要]安徽第一代空姐讲述几十年前民航的那些事 乘飞机不光要介绍信还不能用现金

1957年1月1日合肥三里街机场首航上海-合肥-徐州-北京航线。 丁鲜梅、杨莉萍与机组成员合影。 1986年4月28日,国产运7首航典礼。 2008年5月抗震救灾英雄部队凯旋。

1994年的春天,还是小学生的安徽男孩梁靖在学校的安排下参观了合肥骆岗机场,第一次见到飞机。时间再往回流转13年,1981年12月,风华正茂的女孩子丁鲜梅、杨莉萍、征海英等4人走进民航第14飞行大队,成为安徽航空史上首批空姐。

2013年,梁靖成长为东航安徽分公司的一名机长;2018年1月,首批空姐留下绝代芳华,完成乘务飞行使命,光荣退休。从当年的伊尔14、运五、运七、MD82、MD90到A320机队,从三里街、骆岗到新桥机场,伴随着岁月的流逝,他们见证了安徽民航的改革开放、发展壮大。

第一代空姐招聘堪比飞行员招飞

1981年,民航局在安徽招收第一批空乘人员,丁鲜梅等4人成为安徽历史上第一代空中乘务员。

据介绍,当时的招聘程序和要求极为严格,除了政审之外,对身体素质、学历、外在条件等都有极高的要求,在身体素质方面,堪比现在的飞行员招飞标准。

跟现阶段空乘人员上岗前都有完备的培训不同,“第一批空姐”正赶上中国民航第14飞行大队由专业飞行转为民用飞行,很多乘务工作都是从零开始。

翻看上世纪八十年代丁鲜梅的照片,朴素的蓝色制服,微卷扎起的头发,没有太多粉黛,非常清爽。丁鲜梅表示,早期的空姐没有要求必须要化妆,只要保持干净整洁就可以,“刚开始的时候,我们是穿自己的衣服登机服务。现在就不一样了,空姐都有给个人定制的妆容,都是根据空姐的自身特点来确定,展示空姐最美的一面。”

2016年,东航在皖招聘安徽籍乘务员、安全员,吸引了超过2000人参与竞争,录取比例达到50:1。随着机型的转变和空中服务标准的规范化,空姐和飞机早已走进寻常百姓家。

2018年年初,安徽历史上第一代“空姐”退休,芳华永留蓝天。

1985年以前乘飞机不光要介绍信还不能用现金

上世纪80年代初期,从合肥出发的航班航线距离都比较短,主要是飞往武汉、杭州、黄山等地,飞行高度在2000米左右。

丁鲜梅接触的第一种机型就是伊尔-14。每架飞机只能乘坐30多名乘客,每个航班只配一名空姐。因为伊尔-14是半密封状态,飞行高度低,旅客可以清楚地从舷窗中看到地面的风景。

伊尔—14飞机上没有空调,冬天依靠发动机的温度为旅客供暖;而在夏季则采用“自然风”。那时候,飞机上没有广播,加上飞机颠簸和噪声,乘务员就站在客舱的头尾,把注意事项等需要告知旅客的东西口播两遍。飞机上没有热水,就在地面上携带暖水瓶;没有送食品的推车,乘务员就用盘子端着送到旅客面前。

作为80年代安徽民航的主力客运机型,伊尔-14还有一段永留后世的英雄传说。1983年1月5日,民航第14飞行大队仪维海机组,驾驶伊尔-14飞机执行航班,突然遭遇歹徒持枪劫持飞机。机组与歹徒机智勇敢搏斗,取得反劫机胜利,被国务院授予 “中国民航英雄机组”称号。

在丁鲜梅的印象里,当初能来坐飞机的都是持介绍信的县团级干部,以外出公干为主。上世纪80年代只有两架苏制伊尔-14客机,只能搭乘32名乘客,飞行航线也只有合肥-武汉、合肥-上海两条。每天飞一班,却几乎班班爆满。

实际上,那时候购买机票不光要开介绍信,还不得使用现金,而必须使用单位的财务支票。一直到1985年底,骆岗机场才取消了这一规定。任何人,只要买得起机票,并且遵守民航部门的相关安全规定,都可以把飞机作为交通工具。

民航第14飞行大队承载的安徽人蓝天梦

1994年的春天,还是小学生的安徽男孩梁靖在学校的安排下参观了合肥骆岗机场,第一次见到飞机。高中二年级的时候,东航在全省范围内招收养成飞行员,梁靖凭借出色的身体素质,通过层层选拔,最终脱颖而出。

2013年,这个土生土长的安徽小男孩成为了东航安徽分公司的一名机长。航校毕业后,回到家乡,梁靖成为一名真正的飞行员,实现了自己的蓝天梦。

安徽民航客运,始于民国时期。新中国成立后,合肥三里街机场开通由民航第14飞行大队(东航安徽前身)执飞的上海—合肥—徐州—北京航线,开启了合肥的空中门户。此航线也成为安徽开辟的首批航线之一。

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民航第14飞行大队依托合肥骆岗机场的地域优势,主要飞往上海、武汉、南京、广州、深圳、福州、厦门等地,成为安徽与内地及沿海城市的重要空中通道,为加快安徽改革开放进程、拉近各地之间的商贸往来提供了便利。

梁靖告诉记者,他第一次执行航班任务时,教员在驾驶舱指着客舱的方向对他说:我们的后面是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还有无数家庭的幸福。这句话深深地触动了他。

1991年2月5日,因为政企分开的改革,在民航第14飞行大队基础上,组建成立了东航安徽分公司。如今,东航安徽分公司已经是省内唯一的基地航空公司,和民航第14飞行大队一起,见证着安徽省的改革开放、民航的腾飞,承载了安徽人的蓝天梦。

梁靖还能历数,这些年里安徽人乘坐过的那些飞机:从专业飞行到商务运输飞行,从里2、安24、运五、伊尔-14、运七、MD-82、MD-90到空中客车A320机型的转换。

合肥机场旅客年吞吐量从2万余人次跃至超千万人次

新桥国际机场、骆岗机场,合肥人对这两个机场非常熟悉。其实,在如今的瑶海区三里街一带,记录了合肥人最早的民航梦。直至上世纪90年代初,三里街机场仍然保持着原貌,机场跑道、停机坪、航站楼等一应俱全。“那时,三里街机场一眼望不到边,除了水泥的飞机跑道和停机坪,还有大片的草地。”1977年底,合肥骆岗机场启用后,三里街机场于第二年关闭,移交给省体委使用,三里街机场逐渐淡出。

还记得5年前的5月29日晚,伴随着“10、9、8……3、2、1”倒计时声音,陪伴了合肥人36年的骆岗机场也谢幕了。

1977年12月合肥骆岗机场为安徽省会干线机场和国际航班备降机场建成启用,机场用地4119亩。

安徽民航机场集团公司史志办提供的一份资料中显示,1977年,初建的骆岗机场旅客吞吐量为20153人次,货邮吞吐量694.6吨。到1996年,旅客吞吐量已经达到662665人次,货邮吞吐量8364.3吨,与1977年相比,旅客吞吐量增加了32倍,骆岗已无法满足需求。

2008年合肥新桥国际机场开工,同年骆岗机场开始它最后一次升级改造。合肥骆岗机场自2013年5月30日正式停用后,关于它的未来一直有各种猜测。最近消息传来,合肥通航骆岗机场临时起降点已获批并正式启用,今后将开展低空旅游、应急救援、航空运动等项目。

2018年7月,合肥新桥国际机场也有新动作,机场二期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已相继启动,其中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在7月上旬正式启动,计划10月底完成。

安徽民航机场集团公司计划通过对合肥新桥国际机场总体规划修编,深化研究第二条跑道和T2航站楼设计方案、站坪规划以及工作区等一系列配套设施,以提升新桥国际机场的保障能力;通过深化研究合肥新桥国际机场引入城市轨道、城际铁路等交通方式,以打造合肥新桥机场综合交通枢纽,满足发展需要。

近年来,合肥新桥国际机场航空业务量迅猛增长,2017年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915万人次,同比增速达23.7%,超过全国民航13%的增幅水平。根据预计,2018年机场旅客吞吐量将超过1000万人次。

热带鱼,已经起飞。

晨报记者 余佼佼 通讯员 杨帅

这些历史注定被铭刻——

1957年1月1日,合肥三里街机场苏制里-2飞机飞经徐州至北京,揭开新中国安徽航线通航的第一页。

1986年4月28日,民航第14飞行大队执行中国首架国产运7(Y-7)型飞机执行合肥-上海航线任务,结束了中国民航全部使用外国飞机的历史。

2000年2月7日,东航安徽分公司开通的合肥-曼谷国际包机航线,是安徽历史上第一条国际航线,打开了安徽对外开放融入世界的重要门户。

新闻推荐

安徽省计划设立“墨子量子奖”

鼓励社会各方面出资设立,年底前有望诞生

合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合肥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