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阳光”点亮社区文化
合肥市瑶海区胜利路街道引入第三方社会组织,合力共建社会组织孵化园。居民在这里可以免费看电影、看书,参加各种文娱活动——
本报通讯员 孙静本报记者 徐志纯 文/图
放映公益电影
上个周六,家住合肥市北门某小区的刘大妈和邻居曹大妈,下午2点多就来到附近的社区活动中心。当天社区电影院,正在放映一部前不久院线热映的《花滑女王》。几个老姐妹借着看电影聊聊天,很开心。
这个社区电影院,位于合肥市胜利路街道名为 “一路阳光”的社会组织孵化园里。据合肥市胜利路街道党工委书记朱启梅介绍,“一路阳光”社会组织孵化园筹建于2017年6月,位于街道辖区的合铁家园小区北边,占地面积约2500平方米,是瑶海区第一家社会组织孵化园。运行模式上,孵化园通过公开投标引入第三方社会组织 (合肥市大德公益发展研究中心)负责具体运行,街道承担监督和运行监管职责。孵化园以孵化社会服务为核心目的,通过提供共享活动场所、组织专业培训、提供社会组织发展咨询、进行社区服务对接等方式,帮助社区社会组织完成从 “志愿服务”到“民生服务”的转变。
记者在孵化园里看到,整个园区装修风格简洁、干净敞亮,且分为多个区域,有小型影院、省老年服务中心、春苗妇女儿童服务中心和一些休息及公共办公区。据街道工作人员孙国丽介绍,孵化园的电影院,基本上每周六下午3点准时放映一部电影,一般在电影前还会放映一段名为 “食事药闻会客厅”的小型纪录片,向居民们宣传有关食品和药品方面的科普知识。四月份,电影院排了《祖宗十九代》《环太平洋》《西游记女儿国》《厉害了 我的国》等几部不同类型的影片,供市民们免费观看。
集聚文娱活动
有了孵化园,开展各种社区活动也更加便利,前不久,街道在园区开展了“世界读书日·名家进社区”的读书分享会活动,特别邀请了作家蒋瞰与读者进行现场交流、分享。经过线上、线下宣传,吸引了辖区三十余名阅读爱好者参与。
朱启梅说,孵化园自成立以来,虽然不到一年的时间,但已陆续对接社会服务项目16项、入驻社会组织12家、入孵机构8个、入驻基金会2家,共有10家公益伙伴为入孵机构提供组织成长支持。专门的场地,为街道在社区开展活动提供了不少便利,在这大半年里,园里开展了儿童绘画启蒙兴趣班、社区公益迎春音乐会、浓情腊八、暖阳行动之雪中送菜、公益市集之图书旧物交换和重阳读诗会等多项活动,这些活动吸引了周边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居民热情参与,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文化娱乐活动。
“在不少人的观念里,街道办事处最多的就是吵嘴打架、调解纠纷之类的家长里短的事。但现在,我们街道因为有了这样的‘阳光\’孵化园,居民们特别是老年居民们,有了更好去处。他们在这里,可以看电影,可以看书,可以参加集体活动,以前那些家长里短的事少了很多,居民之间的关系也更加和睦。 ”朱启梅开心地说。
上线志愿服务
五月榴花妖艳红,又到粽味飘香时。在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来临之际,6月12日上午,该街道在孵化园内隆重举办“志愿暖人心,浓浓端午情”端午庆祝活动。
在孵化园中,记者看到有一片区域装修得比较温馨、卡通,一个类似于休息室的空间,零散时放置了不少舒适的椅子。据街道办职工孙国丽介绍,这是园区特设的“春苗”妇女儿童服务中心,主要工作是提供妇女儿童的心理疏导、安慰和咨询。这个“春苗”是社会组织,在园区开展活动,目前都是由志愿者牵头来做,以后也将一直免费为居民提供服务,所需费用由街道统一买单。
孙国丽说,由于街道工作的特殊性,孵化园吸引了好几家面向老年人服务的机构,如 “九久夕阳红社家服务中心”等,这些机构和“春苗”妇女儿童服务中心一样,一方面免费为社区老人、妇女和儿童提供心理咨询方面的服务;一方面不定期地组织居民开展各类活动。孙国丽印象最深刻的是去年园区组织的“重阳读诗会”活动。因为园区刚开放不久,开始组织报名时,工作人员担心参加的老人们不会太多,但到了报名时,顾虑完全打消。来报名的老年人人数极多,不少老人都是呼朋唤友结伴前来,大家都挺开心,说难得有机会在一起大声地念念诗词,参加这样的社区活动,比他们坐在桌前打麻将、或是参加一些打着 “促销”旗号的保健品的活动好多了。
推出“小巷管家”
为了更好地做好社区服务工作,不久前,胜利路街道还推出“小巷管家”制度。朱启梅介绍,“小巷管家”作为社区网格员的补充,每天做好“巡”“访”“做”“报”“记”这几项工作。 “巡”:每天在自己认领的片区内巡查,巡查各类环境问题,不文明现象;“访”:对居民、单位、门面经常性走访,访民情民意,了解情况,收集意见建议和服务需求;“做”“报”:对不文明现象及时主动劝阻,能解决的小问题,想办法解决,不能立即解决的问题,及时以“交办单”形式“报”给社区“街巷长”;“记”:每日巡查情况及时“记录”,对记录在册的重难点问题,社区每月定期不定期召开议事会,向 “小巷管家”反馈重难点问题处理情况。
目前,“小巷管家”分别在凤凰桥、滁州路、戴安桥3个社区试点,招募的首批35名“小巷管家”全是来自于周边小区的志愿居民群众。为了规范管理,街道专门为 “管家”们开设了业务培训班,同时还为他们配备了制服,“穿着制服,手捧聘书,我感觉当这个‘管家\’也有了自信。 ”来自于凤凰桥社区的“小巷管家”谢大妈如是说。据悉,接下来,合肥市胜利路街道将根据试点情况,不断总结经验,为下一步在全街道范围内推广“管家”打下基础,同时探索城市基层治理新路径,不断提升辖区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新闻推荐
共享单车,解决出行“最后一公里”难题,但从面世之初就饱受诟病:停放无序,维护不及时,押金难退——共享单车,“热点”何以成“槽点”
本报记者何珂赤橙黄绿青蓝紫,似乎一夜之间,共享单车铺满了全国大城小市。资本市场的纷纷加注,生产经营企业不计其数的投...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